王熙銓信仰手札
2002/12/28

從小到大,隨著媽媽來到教會,大概從主日學之前就已經接觸了基督教信仰。從懵懂無知到現在粗有體會,總覺得對信仰能堅守,但卻少了一種仗劍捍衛的激情。倒不是所信不深,卻可能是對整個基督教神學的理解不徹,總覺得信仰不是與不信者在言語上滔滔論辯;而應該是以身行道,活出基督的榜樣,才足以德化他人,止息那如刀利口。

耶穌一生,除了以木匠做為世上的職業以外,經上所記的,幾乎都是以譬喻來教導學生,點醒世人的偉大事業。發愛心、行神蹟、贖世罪,風塵僕僕的從一地到一地,為苦難的人們帶來永遠的恩典。這種愛,正是所有基督徒信仰的根本,一切基督教神學開展的起源。

有人說,從歷史的角度來觀察,有四種人走得最遠:一是商人,二是僧侶,三是軍人,四是詩人。比較起來,耶穌也許走得不遠,不出小亞細亞的範圍。但祂所行的卻為人類留下最美的腳?,踏響了濁世泥濘中最深遠的跫音。耶穌的愛,又何嘗要利口鑠金,舌戰群儒才足以顯現?

如果,文明起源於人類的努力;那麼,宗教就是起源於人類的苦難。偉大的宗教尤其更是起源於多難的民族。上帝差遣耶穌來拯救世人,因為人類的存在,常是與苦難為伴的。儒家學者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常夜。」基督徒也要說:「上帝若不差派耶穌降世,世人將無法脫離原罪,見證不到:愛的真諦、聖的莊嚴、神的偉大。」

知識,常是從探索而產生相信;宗教,?要先從相信才開始探索,才能達到所渴望的甘美。於是,我告訴自己,身為一位基督徒,要有下列幾種堅持:

一、       即使未見神蹟,依然相信:神蹟的出現,決定在神不在人,人不能企求得見神蹟,才信靠神。

二、       即使未蒙應允,依然相信:信仰不是只求取保佑,也不是以物質上的達成為滿足。有時人所求的可能只是出於私心,只見現在,神有更大的應允在上,我們當學會等待。

三、       即使對人,對自己失望,但絕不對神失望:壓傷的蘆葦,它不折斷;將殘的燈火,它不熄滅。縱然世路崎嶇,人情叵險,但神必做工,祂的手必遮蔽保護。即使在最微弱的盼望中,主必降臨。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重新教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2005 CSP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