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憫之屋/林文良牧師

經文:約翰福音5:1-9

我們教會禮拜堂之美,其中之一就是在副堂大門口的右側〝實踐大誡命〞那句標語,無論走出走入大門口都提醒我們靈性生命日日向前、日日向上不斷成長養成憐憫的生命品格。請各位切記,你憐憫人是你身為基督徒生命的特徵。

本主日是聖經學院奉獻主日,聖經學院除了提供教會及團體作靈修場所以外,也是長老教會松年大學的總校。聖經學院主要宗旨是從事教牧與信徒信仰培育的聖工,也因此需要地方教會的奉獻支持及代禱。

耶穌在畢士大池醫治了一位患病38年的病患,這個事件的經過只有約翰福音有記載,一定有它的目的。據說畢士大池是一位富有人所建造的池子,當中有溫泉水流動著,它的池水具有醫治的療效,池水一搖動,最先進到池子裡面的人一定可以得到醫治。也因此,池邊擠滿了各種類型疾病的患者,等候搶先下水得醫治是可以理解的。〝畢士大〞的原意是〝憐憫之屋〞,許多人因為想要蒙憐憫、得醫治,才來到這裡。在耶穌當代,畢士大池乃是人群雜沓、熙熙攘攘之地,很多病患期盼來這裡遇到神蹟得醫治,時間應該是猶太人過住棚節的時候。

然而,若按照聖經所描述的景象來看,畢士大池名不符實,因為當池水搖動時,人人爭先恐後、只顧自己、推擠他人,不管他人死活,結果那位患病38年之久的人在池邊守候了半輩子的歲月,因為沒有人幫助他,未能得到醫治,轉而求助於耶穌。這位患者告訴耶穌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幫我,把我放進池子,等我正想下去,已經有人搶先下去了。」(約五:7)從這位患者告訴耶穌說「已經有人搶先我下去了」這句話,是指什麼樣的人呢?我們猜想是那些輕度病患的人,手腳仍然可以活動自如,或是身上帶著小病的人。結果,真正需要醫治的病人,就像這位患病38年的人反而無法在第一時間進到水池裡得醫治。「已經有別人比我搶先下去了」雖是一句出於無奈地嘆息,卻道盡了這世上的無情及社會的不公。

各位,〝憐憫〞的意思是以別人的存活與利益為優先考量,〝憐憫〞的極至是自我犧牲。換句話說,〝憐憫〞就是先照顧別人,再考慮自己的需要。病患告訴耶穌:「水動的時候沒有人幫我,把我放進池子裡......」,這句話表示畢士大這地沒有一個有憐憫心的人,各人只顧自己。

約五:1~9這段經文是對人性做了最徹底的批判,並且對〝憐憫之屋〞的一大諷刺,也許這個池子應該改名為〝冷漠無情之屋〞、〝缺乏人性之地〞,比較恰當。公元1991年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緬甸領袖翁山蘇姬曾經說過:「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冷漠。」然而,近一個多月以來緬甸洛興雅(Rohingya)危機卻使她身為人權鬥士的形象蒙塵,對自己所說過的話重重打一巴掌。

複雜的洛興雅問題可追朔當年洛興雅人為了在緬甸安家落戶,佔地為王,殘忍屠村,如今緬甸人認為洛興雅人罪有應得。緬甸主要的佛教信仰,也與洛興雅人的穆斯林信仰不合。翁山蘇姬在緬甸深具影響力,面對洛興雅難題不易解決,但若真心想要解決還是可以的。掌有總理權位的政治領袖翁山蘇姬,理當團結國家,卻放任緬甸軍隊迫害、屠殺及剷除異己。

翁山蘇姬在民主人權價值與現實政治兩造之間作取捨時,結果對前者保持冷漠,反倒支持緬甸人惡待曾經惡待緬甸人的洛興雅人,使得大批難民潮逃到孟加拉,造成國際問題。孟加拉自己雖貧窮及缺乏物資,基於人道仍設立邊界的科克斯巴扎爾大難民營,收容了自8月25日以來自緬甸若開邦湧進的大約38萬9000名洛興雅人。孟加拉當局更出動軍隊把外國救援物資運送到難民營。昔日的民主鬥士,今日的暴君,難怪國際社會開始連署要求撤銷翁山蘇姬的諾貝爾和平獎。

還記得在九二一震災期間(集集大地震),社會各界及教會紛紛送物資到災區去。我們總會在石岡、東勢及南投縣各災區設立關懷站,發放救濟品,工作人員發現來領取的總是一些熟面孔,原來他們是來重複領取的。有些人雖住在災區未必是受災戶,閒閒就來領救濟品,反而真正需要的人因屋倒人亡沒空閒、沒心情來領救濟品。關懷站就針對這實際情況開會取得共識,光有愛心是不夠的,如何做才能公平更重要,否則物資不能送到真正需要的人的手中,就失去關懷救濟的意義了。許多時候,我們也看到這樣的例子,很多颱風災區的鄉里長非但沒有發揮愛心及良心發放物資,自己還囤積物資,自私自利。憐憫應該是把物資做最公平的分配,讓最需要的人得到最多的照顧。假若需要的人沒有得著比不需要的人更多的照顧時,就失去了憐憫的意義。

其實,約翰福音是針對當日的猶太宗教強烈批判,因而透過畢士大池發生的實例去批判猶太宗教不足之處。畢士大事件就發生在猶太教總部耶路撒冷城內,而〝憐憫〞就是猶太教義之一。約翰福音指出這位患者患病38年,乃引用自申二:14加以查考就可以明白:「自從離開加低斯‧巴尼亞,到過了撒烈溪的時候,共有三十八年,等那世代的兵丁都從營中滅盡,正如耶和華向他們所起的誓。」對於擁有摩西五經Torah寶典、健全宗教組織制度、崇高的理念及願景的猶太教來說,竟然讓人民迷失了38年,透過畢士大事件指桑罵槐,那些長期受猶太教薰陶的人們仍然那麼自私自利、冷漠無情、毫無憐憫之心,遺憾信徒仍舊擺脫不了利慾之心,實踐不出來符合憐憫的好行為。約翰福音對這個宗教的無奈與悲嘆藉著這位畢士大池邊長期病患的口中吐露了出來(約五:7)。

如今,憐憫的上帝透過人子耶穌來到世上憐憫人,祂說:「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太五:7)主耶穌憐憫人是因為祂是憐憫人的主。耶穌在世上所做的很多就是憐憫的工作,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九:36)耶穌要我們憐憫人,是因為我們是憐憫人的人。我們從耶穌身上學習到要主動去憐憫人,憐憫人也要有實際行動。耶穌來到畢士大,從許多的病患當中發現這位患病38年的人的需要,就關心醫治他。耶穌總是在尋找最需要的人。憐憫不是在錦上添花,也不是在做功德或慈善救濟,而是從事一項永續的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幫助凡需要的人在得到幫助之後能夠自己站起來。請注意,耶穌對得醫治的病人說:「起來,拿起你的褥子走吧!」(太五:7)

陳清松執事在6/10小組之夜服事過程中因腦中風暈倒,行動及語言功能受損,信徒卻發揮無比的愛心及憐憫之心,迫切為他禱告能盡快復原。我們教會是一間充滿愛、憐憫及關懷的教會。士東教會牧會期間,我得以進到慈誠康復之家去關懷住民。當時身為慈濟人的老闆娘,接納我進到他們當中去關懷探訪。新店教會牧會期間,基於之前在慈誠的經驗,2012年8月教會社區部樂意組成一個關懷團隊進到屈尺愛慈恩典之家去關懷住民。在這四年服事恩典之家的住民,讓我最感動的是我們秉持基督的愛去憐憫那些凡無以回報我們的人。

牧者挑戰我們教會成為一間有耶穌在那當中的〝畢士大池〞,成為一間〝憐憫之屋〞,那麼我們就不能以只有我們在這地方做禮拜敬拜上帝為滿足,因為我們教會的周邊,包括中寮社區、大三重地區充滿許多就像昔日患病38年的人一樣亟需我們伸出雙手主動去關懷他們,急需我們以實際行動去到他們那裏去告訴他們耶穌能夠醫治他們。我一直期待及禱告我們教會社區事工也能夠有像這樣的關懷團隊出去到他們當中去做這樣的事奉,而且這樣的事奉也必須是做在那些無以回報的人的當中,才是真正的憐憫。

末後,今日眾教會也必須以這個反省自己的信仰---教會也像畢士大池旁的人們一樣嗎?還是,今日教會的意義應該就像有耶穌的〝畢士大〞一樣是〝憐憫之屋〞,是上帝憐憫世界、為世人犧牲、服事人群的地方?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277 |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