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回迷羊的喜樂/林文良牧師

經文:約拿書1:1-2;路加福音15:1-10

主耶穌常用逆理來教導真理──好比:貧即富,富即貧;捨即得,得即捨;前即後,後即前;小即大,大即小。「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也同樣是聖經的一個真理,舊約時期智慧的所羅門王對得與失之間的感觸最深切了!現代人為了"得",一生不斷打拼,想從中得享福樂,卻得不到真正的福樂,到頭來他們在享樂過後卻為著他們所失去的而嘆氣!

人生難免有得失,耶穌說:「那〝想救自己生命的〞(自私),反要喪失生命;那為著我喪失生命的,反要得到生命。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用物質的救法),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沒有!他能夠拿甚麼去換回自己的生命呢?」(太十六:25~26)生命的得失能夠做主的不在於自己及物質,乃在於主!

路十五章是聖經中偉大的篇章,三個比喻乃表明上帝愛罪人,可以看見上帝是一位給人有使命上帝,上帝是一位喜樂的上帝。首先,上帝一直在尋找罪人悔改;接著,祂也一直在尋找迷失中的罪人;最後,祂接納悔改的罪人。這告訴我們一個重點:上帝傷心罪人的迷失,卻喜樂罪人的悔改──就像尋回迷羊的喜樂(1~7節)、尋著失錢的喜樂(8~10節)、得回浪子的喜樂(11~32節)。上帝的作為與行動是為了拯救人類,祂所喜悅的事乃是罪人的得救。耶穌透過路十五:1~10的比喻教導我們什麼呢?

一、信的人要去尋找未信的人:
信主的人不要光為著我們是羊圏裡九十九隻主羊當中的一隻而慶幸感謝,因為我們有責任去尋找那還不是主羊的人,就像比喻中的牧羊人為著那唯一一隻迷失的羊,丟下九十九隻羊趕緊把牠找回來一樣。主耶穌是如此地愛祂的每一隻羊,在一百隻羊當中失去了一隻,祂都不放棄,一定要去尋找直到找著,然後大大歡喜!各位,我們也要有耶穌這樣的心腸,你我每一個人原本都是迷失的羊,豈不都是我們的大牧者耶穌基督一個一個找回來,如今在羊圏裡!

我們教會每一次聖禮典之前都會刊週報報名受洗的消息,不要小看這樣一則消息,這是一個呼召,更是一個把握得救的機會。各牧區各小組就是一個傳福音的團隊,團隊一起行動到社區分發福音單張,一起行動探訪未信朋友,一起有興起任何形式的福音行動,好比到社區安養院唱詩歌安慰鼓勵人。這些都是撒網的機會,有撒網就有得魚的機會。耶穌告訴人:「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們成為得人的漁夫。」(太四:19)祂所說「我要使你們」的意思是上帝要成就這樣的事,不是我希望成就的,而是上帝為我們成就的。

去尋找失喪的人,是不分身份、輩份、階級、地位、種族、貴賤、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等等。路十五章的比喻故事告訴我們上帝並不以接納罪人為恥,祂為接納罪人卑屈自己、降低身份,最後把所有罪人的罪擔代在他自己的身上受苦受死,使罪人得蒙救贖成為上帝的兒女,成為上帝家裡的一份子。

《約拿書》這卷書很有趣,讓我們聯想到約拿逃避主的差遣。然而,拿一:1~2開宗明義出現耶和華的話,要先知約拿去到尼尼微人當中叫他們悔改歸主,是因為上帝關心那城裡那麼多數沒有信主的人:「有一天,上主向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你往尼尼微那大城去,公開斥責那裏的人,因為〝我注意到〞(即關心致意)他們是多麼邪惡!』」

有一次,社區關懷團隊一行四人一起前往屈尺的頤苑安養中心,帶領一位95歲的王海民弟兄、一位88歲的林根朝弟兄作個人談道。兩人都點頭說「願意」決志接受耶穌基督成為他們個人的救主及一生之主。原來他們兩人房間對面都各住了一位愛主傳福音領他們歸主的基督徒,真是一領一美好的典範!

二、主關心迷失的人,主要我們找出凡預定得永生的人:
我很喜愛強調這一點:「找出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那麼我們傳福音就沒有任何壓力了!路十五章第一個迷羊的比喻提到放下一整群羊,使那一隻迷羊被找回來時對牧羊人是多麼興奮的心情(5節);第二個失錢的比喻提到婦人把十個銀幣當中遺失的一個找回來時多麼興奮的心情(9節);第三個仁慈父親的比喻提到父親苦苦等待已久的浪子親骨肉,終於回到老父身邊時是多麼興奮的心情(22~24節)。事實上,主耶穌看世上所有迷失的羊如寶貝般地要把他們找回來,這好比教父奧古斯丁所說的:「世上所有迷路失落的人,唯有信主回到主面前才有真正的平安、喜樂與安息。」(懺悔錄)

傳福音就是要找出預定得永生的人,那麼,怎麼找出呢?很簡單!我們都當過學生,面對考試時,考卷一拿到手,我們會先針對簡單的題目作答,然後再去解答困難的題目。非常困難作答的題目就交託給上帝,在等待的同時,先從簡單的題目著手,這樣才能留時間解答困難的題目。上帝給我們的心意就是如此。

徒十三:48說:「那些已經被上帝揀選來接受永恆生命的人都成為信徒。」(「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是誰賞賜永生呢?是上帝。傳福音有時候好奇妙,當我們告訴人耶穌,有的人連理都不理,但是有的人聽到了耶穌,立刻就相信了!

文山教會是怎樣開始的呢?木柵山上指南里有一位張迺鴻務農種茶為生,曾當過保正,在當地很有名望。有一次途經新店屈尺甲亭埔橋附近,適逢馬偕博士在佈道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他就停下聽道,信了耶穌,以後每主日帶妻子到新店教會禮拜,同時帶領張迺妙、張迺省、張迺炰等人信主,後來被選為新店教會的長老,並就近在木柵開拓文山教會。原來張迺鴻是上帝早就預定得永生的人,我們傳福音給人時,一定要有這樣的觀念。

剛剛提到以前去頤苑安養中心去作個人傳道,本來只是為了王海民這位弟兄報名要受洗而去帶他作決志的。結果,意外地,有一位姐妹說那裡另外有一位林根朝弟兄也要一起受洗,我們感到詫異。後來,我們才知道這位姐妹已經長期關心帶領根朝兄認識主。事後回想起來,王海民弟兄與林根朝弟兄其實都是上帝早就預定他們得永生的人,所以一開口問他們願不願意接受耶穌基督成為他們個人的救主時,他們隨即決志信主,聖靈內住在他們裡面。

各位兄姐,你身邊是否有長久已離開主這樣的人?我相信我們教會當中也有許多因某些因素離開教會從此不再踏進教會的兄姐,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把他們帶回到教會當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主動接觸關心他們,不是因為我們能夠做甚麼,乃是因為我們的主更關心那些失落的人,祂要我們趕緊把他們找回來,在主裡成為重新一家親。我再次強調,傳福音是上帝的主權,在上帝沒有難成的事!

教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發起尋找未信者的行動,對他們靈魂的得救有所負擔,並且主動找到這些靈魂失喪的人歸回主面前。透過小組每一信徒委身被成全成為門徒,被興起成為領袖,以致於我們教會有更龐大的領袖群被差遣出去進到未信世界中去贏得失喪的靈魂歸主。美國柳溪教會主任牧師比爾‧海波斯說:「教會是世界的希望,而教會的未來則掌握在領袖手中。」他又說:「一個健康教會的比例,最好是有20%的慕道友,有40%的有渴慕的心、願意委身、且在接受訓練裝備的門徒,以及另外有40%有堅固的、穩定的、可以造就門徒的成熟基督徒。」

各位,請問你是上述屬於哪一個區塊的人?也許你是成熟的基督門徒,必須為主因此失去許多時間、精力、金錢、一切,為要得著更多未信者或失喪者的靈魂歸主,但是當你這樣做的同時,上帝當下已經掌主權在這個人的身上了!耶穌要人明白那想救自己生命的,反要喪失生命;那為著祂喪失生命的,反要得到生命。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61 |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