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恕、感謝、認罪/林文良牧師
作者: writer 日期: 2024-11-24
經文:馬太福音18:21-35
一年一度的感恩節是數算神恩的時節,會眾一同參加感恩節感恩禮拜,並同心領受感恩信息與感恩見證,高舉主名。下主日是待降節第一主日,待降節期乃為耶穌的降生做準備,教會年曆的目的為要紀念基督的生平,而耶穌的生與死又是基督生平最重要的事件。在教會曆聖靈降臨節期後廿八週最後一個主日,剛好落在待降節期前一個主日,是「基督君王節」,是耶穌基督來世上作王的主日,用白色或金色聖布表示。讓我們全教會眾信徒帶著滿滿感恩的心進入耶穌降生的節慶。在今日感恩禮拜當中,我們有美好的機會邀請第八牧區蔡雯青姐妹來作感恩見證,講道後我們一同來領受。
我們社會充滿許多一直活在怨嘆、仇恨及舊傷害中的人,可以這樣說他們活著內心充滿苦毒,活著只想到自己自私自利而毫無感恩的心,這樣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就近光,認識真光耶穌基督,跟主同在一起,凡事感謝神,就是一位施恩憐憫人的上帝。我們的上帝祂是"既施予又寬恕"(give and forgive),而我們人是"既領受又忘恩"(get and forget)。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他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在世上活出給予又寬恕的生命,好使領受又忘恩的人類效法祂活出給予又寬恕的生命。
一、饒恕是福音的核心。"數算恩典"乃記得該記得的,"忘恩"當轉變作忘記該忘記的。
彼得問耶穌我當饒恕得罪我的弟兄幾次,按當日猶太拉比的說法,饒恕弟兄頂多是四次,彼得將這困惑他的問題請教拉比耶穌。"饒恕"的原意是"讓它過去",要把被得罪的事忘掉,也因此饒恕人了若還記得幾次的話,那就不能算是饒恕了。
"饒恕"是福音的核心,主說︰「我要寬恕他們的不義,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愆。」(來八︰12)主耶穌也要我們饒恕別人,不該再記念他們的過錯,這是非常不容易去實踐的功課。
因此,在今天我們所讀太十八︰21-35耶穌所說的這個比喻提醒我們"饒恕"就是不可忘記神赦罪的恩典;至於"不饒恕"就是主已經免除了我們一千萬兩銀子的債務,而我們卻還清楚記得別人欠我們的10兩銀子,這兩者之間相差了幾十萬倍。
耶穌提醒我們要記得那好比「一千萬兩銀子」上帝大大赦罪的恩典,要赦免人就像主饒恕人是無限量的「七十次七次」,要忘記那好比「十兩銀子」別人對我們所做微不足道的惡事。在感恩節期當中,切記"數算恩典"就是記得該記得的,而要把"忘恩"轉變作"忘記",忘記該忘記的。
二、凡事感謝讚美能夠增強人內裡的愛,驅逐人內裡的惡毒。
日常生活中,無論人際關係之間,家庭親人關係之間,難免產生摩擦、惡意與苦毒......等等,感恩、讚美與祝福能夠幫助我們脫離這一切苦毒。保羅吩咐我們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我們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8)。各位兄姐,從我們每一天最實際的三餐可說是最好的測試,你是否打從心裡真誠衷心感謝上帝所賞賜給你的每一頓食物嗎?
法國歷史上有一位好的國王名叫阿枋索七世(Alfonso XII),他聽到人說到有關他的宮殿的僕役竟然都忘記為著每一天的餐食而感謝上帝。於是,這位國王便邀請所有的僕役來參加他所準備的一個款宴。宴會中的餐桌上簡直是擺滿了各式各樣的佳餚,所有的僕役都享受著各項的美食,居然當中沒有一個人記得為著餐桌上的美食佳餚來感謝上帝。宴會正進行的時候,突然間進來了一個乞丐,全身髒兮兮的,衣衫破爛到可以。他也坐在餐桌邊伸手去拿東西吃,又吃又喝的,吃得心滿意足!起初,這些僕役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接著他們便期待國王把他趕走。可是,阿枋索國王卻保持沉默!當乞丐吃飽喝足之後,便起身離開並沒有說任何一句感謝的話。然後,在場的那些僕役再也無法忍耐,大聲地叫道:「多麼可惡的一個傢伙!」於是國王立刻叫大家安靜下來,清楚說出:「所有的僕役們,比這個乞丐更大膽的人是你們,每一天你們坐下來吃餐桌上的每一頓上帝所賞賜飯食,然而你們卻從未向祂表達你們的感激之心!」所有的僕役聽了國王的話以後,都感到愧疚。
三、養成時刻認罪的習慣,不斷得醫治釋放。
牧者要大家把認罪變成習慣。無論我們每一個人私下的禱告,以及教會公眾公同性的禱告,永遠都是依讚美→認罪→感謝→代求的順序來禱告,這樣的禱告方法能使信徒一直活在光中。
聖經吩咐我們︰「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五︰16)當然,人跟人之間的彼此認罪,特別是在教會或是在小組裡,必須是在一個愛與信任的環境中坦承內心的罪咎,而聽認罪的人在為對方禱告之後,必須封口不可到處宣揚,否則將造成對方負面的傷害,這說明人跟人之間的彼此認罪是不容易的!然而,在愛的團契裡彼此認罪,互相代求,是可以使我們得醫治釋放的。
除了人跟人之間的彼此認罪以外,最重要的是你跟神認罪,為甚麼呢?約壹一︰9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信實又公義的上帝要我們人人為自己的認錯及認罪,祂必赦免我們一切的不義與罪污。
一個知所饒恕的人,一個知所感謝的人,一個知所認罪的人,是蒙主喜悅的人,能夠天天過得勝的生活。
一年一度的感恩節是數算神恩的時節,會眾一同參加感恩節感恩禮拜,並同心領受感恩信息與感恩見證,高舉主名。下主日是待降節第一主日,待降節期乃為耶穌的降生做準備,教會年曆的目的為要紀念基督的生平,而耶穌的生與死又是基督生平最重要的事件。在教會曆聖靈降臨節期後廿八週最後一個主日,剛好落在待降節期前一個主日,是「基督君王節」,是耶穌基督來世上作王的主日,用白色或金色聖布表示。讓我們全教會眾信徒帶著滿滿感恩的心進入耶穌降生的節慶。在今日感恩禮拜當中,我們有美好的機會邀請第八牧區蔡雯青姐妹來作感恩見證,講道後我們一同來領受。
我們社會充滿許多一直活在怨嘆、仇恨及舊傷害中的人,可以這樣說他們活著內心充滿苦毒,活著只想到自己自私自利而毫無感恩的心,這樣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就近光,認識真光耶穌基督,跟主同在一起,凡事感謝神,就是一位施恩憐憫人的上帝。我們的上帝祂是"既施予又寬恕"(give and forgive),而我們人是"既領受又忘恩"(get and forget)。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他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在世上活出給予又寬恕的生命,好使領受又忘恩的人類效法祂活出給予又寬恕的生命。
一、饒恕是福音的核心。"數算恩典"乃記得該記得的,"忘恩"當轉變作忘記該忘記的。
彼得問耶穌我當饒恕得罪我的弟兄幾次,按當日猶太拉比的說法,饒恕弟兄頂多是四次,彼得將這困惑他的問題請教拉比耶穌。"饒恕"的原意是"讓它過去",要把被得罪的事忘掉,也因此饒恕人了若還記得幾次的話,那就不能算是饒恕了。
"饒恕"是福音的核心,主說︰「我要寬恕他們的不義,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愆。」(來八︰12)主耶穌也要我們饒恕別人,不該再記念他們的過錯,這是非常不容易去實踐的功課。
因此,在今天我們所讀太十八︰21-35耶穌所說的這個比喻提醒我們"饒恕"就是不可忘記神赦罪的恩典;至於"不饒恕"就是主已經免除了我們一千萬兩銀子的債務,而我們卻還清楚記得別人欠我們的10兩銀子,這兩者之間相差了幾十萬倍。
耶穌提醒我們要記得那好比「一千萬兩銀子」上帝大大赦罪的恩典,要赦免人就像主饒恕人是無限量的「七十次七次」,要忘記那好比「十兩銀子」別人對我們所做微不足道的惡事。在感恩節期當中,切記"數算恩典"就是記得該記得的,而要把"忘恩"轉變作"忘記",忘記該忘記的。
二、凡事感謝讚美能夠增強人內裡的愛,驅逐人內裡的惡毒。
日常生活中,無論人際關係之間,家庭親人關係之間,難免產生摩擦、惡意與苦毒......等等,感恩、讚美與祝福能夠幫助我們脫離這一切苦毒。保羅吩咐我們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我們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8)。各位兄姐,從我們每一天最實際的三餐可說是最好的測試,你是否打從心裡真誠衷心感謝上帝所賞賜給你的每一頓食物嗎?
法國歷史上有一位好的國王名叫阿枋索七世(Alfonso XII),他聽到人說到有關他的宮殿的僕役竟然都忘記為著每一天的餐食而感謝上帝。於是,這位國王便邀請所有的僕役來參加他所準備的一個款宴。宴會中的餐桌上簡直是擺滿了各式各樣的佳餚,所有的僕役都享受著各項的美食,居然當中沒有一個人記得為著餐桌上的美食佳餚來感謝上帝。宴會正進行的時候,突然間進來了一個乞丐,全身髒兮兮的,衣衫破爛到可以。他也坐在餐桌邊伸手去拿東西吃,又吃又喝的,吃得心滿意足!起初,這些僕役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接著他們便期待國王把他趕走。可是,阿枋索國王卻保持沉默!當乞丐吃飽喝足之後,便起身離開並沒有說任何一句感謝的話。然後,在場的那些僕役再也無法忍耐,大聲地叫道:「多麼可惡的一個傢伙!」於是國王立刻叫大家安靜下來,清楚說出:「所有的僕役們,比這個乞丐更大膽的人是你們,每一天你們坐下來吃餐桌上的每一頓上帝所賞賜飯食,然而你們卻從未向祂表達你們的感激之心!」所有的僕役聽了國王的話以後,都感到愧疚。
三、養成時刻認罪的習慣,不斷得醫治釋放。
牧者要大家把認罪變成習慣。無論我們每一個人私下的禱告,以及教會公眾公同性的禱告,永遠都是依讚美→認罪→感謝→代求的順序來禱告,這樣的禱告方法能使信徒一直活在光中。
聖經吩咐我們︰「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五︰16)當然,人跟人之間的彼此認罪,特別是在教會或是在小組裡,必須是在一個愛與信任的環境中坦承內心的罪咎,而聽認罪的人在為對方禱告之後,必須封口不可到處宣揚,否則將造成對方負面的傷害,這說明人跟人之間的彼此認罪是不容易的!然而,在愛的團契裡彼此認罪,互相代求,是可以使我們得醫治釋放的。
除了人跟人之間的彼此認罪以外,最重要的是你跟神認罪,為甚麼呢?約壹一︰9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信實又公義的上帝要我們人人為自己的認錯及認罪,祂必赦免我們一切的不義與罪污。
一個知所饒恕的人,一個知所感謝的人,一個知所認罪的人,是蒙主喜悅的人,能夠天天過得勝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