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很好!/徐儀芬傳道師
作者: writer 日期: 2024-09-29
經文:民數記32:1-7、16-19
教會的每日讀經在創世記中談到世界萬物與罪的起源,主題是神的揀選,出埃及記主題則是救恩的歷史,上帝揀選是要人得救,所以內容有立約並建造會幕(教會),建立會幕(教會)後,利未記則制定敬拜與禮儀的法則、教會生活的準則,就像我們教會的禮拜部、行政部,來到民數記除了資產分配與人力清冊、行路地圖記錄和十一奉獻帳冊以外,也描繪教會生活的實況,所以民數記是教會和每個上帝兒女走天路的歷程日常,在生活的故事中,在與神與人的關係中的來往,察驗與體會上帝的同在,經歷上帝的賜福與管教。這些故事的背後,隱藏了太多走天路的屬靈教訓,及在神家侍奉的法則。期待我們在讀民數記時,就像在看我們自己和教會中的生活一樣,得到被理解,也得到指引與借鏡。
一、可以決定自己留在那裡就好嗎? (32:1-6)
1.數點軍力,進攻迦南,迦得流便行前喊卡。
在民數記26章在經過瘟疫之後,上帝命摩西屬算軍隊,對象是20歲以上的男丁,這是第二次數點,為了要進攻迦南地,數點結果人數最多的是猶大支派,第二是但支派,瑪拿西支派增加最多20,500。但是有其他五個支派的人數,也减少了不少,西緬减少37,100人是減少最多的,在之前毗珥的瘟疫中倒斃的24,000人中,很可能大部分是西緬支派中的人。今天故事的主角老七迦得和老大流便兩個支派總和是近66,000人,合起來也是一股大的兵力。
2.群體中解決不同意見的模式(32:7-27) 。
經文中迦得和流便兩隻派在數點軍力後,來與摩西、祭司和會眾首領協商,這兩支派走到約旦河以東,就看上這塊地適合牧養牲畜,要摩西把這塊地給他們,摩西輕率作出錯誤的推論,認定他們有自私的動機,要放棄過約旦河爭戰。摩西這一生的目標就是要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所以摩西聽了之後非常生氣,首先提到他們要負嚴重的後果,若你不遵從神的旨意,放棄進入迦南地會引起軍心渙散,致耶和華大怒使以色列民滅亡。民32:14-15再指出過去的歷史,上帝發怒的關鍵在於沒有專心跟從上帝。「沒有專心跟隨上帝」不是從以色列(人)的角度,這是從上帝的角度的詮釋。
在教會中面對不同的意見,需要各區長的領袖先去除背後錯誤的懷疑、負面的想法,先消化自己覺得被冒犯自尊,用上帝的眼光與教導為中心。迦得和流便支派進一步說明,他們是因為牲畜眾多,為妻兒著想,所以他們在這裡先造城安置他們,但是所有的男丁則要帶著兵器,走在所有以色列軍隊的最前線征討,等到得勝且其他支派得到分到的產業後,才回到河東,並且他們表明他們主動放棄迦南地的產業。
很意外的,摩西沒有繼續責備也沒有再堅持遵守上帝的旨意,反而說如果你們頃全力爭戰,等迦南地全地被耶和華得勝,你們才可以回來,這才算無罪。若不,你們就得罪耶和華,要知道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上帝的心意是要他們合一爭戰一起進迦南地,摩西以眼前的打仗得勝為目標,跟他們達成協商,同意他們得約旦河東為地,摩西也把這個協議結果囑咐以利亞撒和約書亞,通知各領袖,我們不禁想,果然迦得和流便支派守信的一起拿下迦南地,約書亞也遵照摩西意思,將河東之地分配給迦得與流便支派。
在教會中溝通的模式:1.不要先有錯誤的預設、負面的想法,要先自行消化脆弱的自尊﹔2.敞開的溝通說明,不背後議論﹔3.有上帝的眼光(教導),做符合真理的異象的決策。
二、好像可以,但是...怎麼...?(32:28-30)
但我們不禁想摩西可以更改上帝的旨意嗎?讓人留在迦南地之外是嗎? 為什麼在整軍出發前,摩西變了,不守上帝要以色列人全部進迦南的心意?摩西的改變,也決定了以色列人的之後的歷史。摩西除了同意以外,也明訂出很奇怪的獎賞,就是如果這兩支派不打仗,他們就可以進入迦南地分產業,若一起打贏就不進迦南地分產,乃是得約旦河東的地(32:29-30)。摩西和所有眾首領都同意,這兩支派的人一起打仗不分產,滿足各有所求,可以看出他看重的是打勝仗,不是向上帝守信,眾領袖看重的是可多得分地,於是都同意這個提議,事就這樣成了。
作戰獎賞的原則:在31章就有定作戰的和不作戰的都有獎賞,只是多少而已。到了大衛時期,大衛規訂作戰的與看守兵器的平得獎賞,因為他知道得勝的關鍵在乎耶和華。在教會中有不同的恩賜,不同的牧區與小組,但一定要同心傳揚福音,因為無論誰是撒種的、澆灌的、拔草、收割的,保羅說使他成長的都在乎神。我們台上台下幕前幕後,傳福音的、代禱的、奉獻的、用愛心關懷的,都同被神紀念。我們在家庭、職場中,為主做的,也是服事主。主說若有人服事主,天父必尊重他。所以我也要勉勵在服事中很努力,但沒有果效,或是遇到挫折的同工們不要灰心,果效與得勝是上帝的工作,是上帝負責的,所以我們只管盡心,做討神喜悅的事,也必得上帝的獎賞。
十九世紀一個會友不多的鄉村教會裡,一位主日學老師愛德華金波,他覺得自己時日不多,立志要領班上所有學生悔改信主。有一天聖靈感動他,走進一家鞋店,店裡打工的孩子正是主日學其中一位學生。他抓緊機會和年輕人談論靈魂得救的問題。當天那孩子決志信主,並將身心靈獻上做傳道人,那個人就是鼎鼎有名、被神重用的佈道家慕迪。曾有人統計他一生領一百萬人信主。所以小組、主日學人少,也不要灰心,我們持續做對的事,成就與果效在神。
在教會中,要同心向外、向世界、向撒旦搶人,不要對內,因為教會的頭是基督上帝。同得獎賞的關鍵:一切的果效與得勝都是神的工作。
三、殊途同歸?(啟示錄7:3-8),整齊的十二支派,獨缺但支派。
在啟示錄中7:12-14,上帝載明將來的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數目有十四萬四千是得勝的聖徒。12*12, 000,12代表的是完全的數字,不是只能有144,000人,這個數字是12支派每派人力同等都12,000人,沒有大小、沒有寡眾,其中也有迦得與流便支派,唯一缺少的是但支派,難道殊途同歸嗎?有沒有在上帝的心意裡都不重要嗎?這其中的屬靈原則是什麼?
我們先解決情節較嚴重的但支派,但資料並不多,有解經學者中認為可能的原因是他們是最先拜偶像的一個支派,但我個人較傾向於在歷史中,他們不只是最先拜偶像的,更是無真實的悔改,代代相傳了拜偶像的心態在服事神,以至於起初整個支派人數非常多,壯士也很會戰爭,卻最終被上帝除名,因為他們的服事是在拜他們心中的偶像。
~~留在曠野的後果~~
兩個支派留在迦南地外,歷史證明:1.在約旦河以東的迦得流便和東瑪拿西的屬地,一直遭受鄰族侵擾,2.也因約旦河的地理位置隔開,彼此分隔不能同心,不只無法同心向外,內部還產生許多戰爭,甚至亡國。現今在教會中,甚麼是我們的約旦河呢?是小組?語言?年齡?個性?或是到教會的先後?過去的傷害?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教會最珍貴獨特的是愛,用愛勇於化解中間的阻隔,彼此接納,不讓撒旦用懷疑和謊言分化我們的合一。
親愛的弟兄姊妹,親愛的教會中的領袖們,我們必須對我們的牧養與帶領負責任,當我們看見我們的羊群受苦,我們還堅持讓他們留在迦南地之外嗎? 雅各書3:1:「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
試想,如果摩西要求迦得和流便向神守信,一起進迦南地,歷史會發生甚麼改變?我相信更加合一,能守住信仰的純正,避免受上帝管教,甚至亡國被外邦掠去異鄉。
教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特別也重要的,沒有人可以被取代,去年底當我們去青雲部落時,長老告訴我,其實他們的八部合音不只八部,每一個人都在其中找到和諧的音唱進去,這就是用個人不同的恩賜同心服事教會,彼此互助協助,教會的凱歌可以16、32、64部,共同興旺福音。當我們全心打勝屬靈的戰爭,用不同的恩賜一領一向外傳福音,對內用上帝的話語和心意建立教會,那麼撒旦的工作、謊言與耳語都會被拆毀,弟兄姊妹的生命被上帝的話語改變,質改變,量就增加,一同走在蒙福的道路。
當人的話語高於神的話語,人脈高於神救恩的血脈,教會就已經自立偶像了,我們會一直落在撒旦的攻擊中。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我們能從環境與上帝的話語中,明白上帝的心意嗎?關鍵在於︰合一得勝跟隨主。
四、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迦得與流便支派選擇留在迦南地以東,其實也是教會的現況,我們對上帝的話語,隨便聽一聽,自己做決定,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在這後現代的文化中,高舉自我,已經沒有真理可言,只要能說出個理就被允許,只要扮演受害者,就可以控告無辜的人。迦得與流變支派就像我們心中的黑暗面,自願留在曠野,甚至影響與我們友好的瑪拿西。我們只想解決眼前的問題,只看重內在的慾望和自己的感受。甚至我們正遭遇患難的時候,更是埋怨呼求上帝呼求,如同以色列人一樣。但我們即使仍在苦難中,或者無法化解的僵局,也不要離開尊主為大,時刻回轉跟隨主。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彼前5:7-9)。
民數記整卷書中有失敗也有得勝;有警惕也有榜樣;有管教也有赦免;有艱難但也充滿了恩典,就像是我們的人生。一路讀過來 ,它是叫我們受警惕,卻又處處得安慰;叫我們流淚,但又充滿恩典的一本書,就像是我們的人生。人生信仰的曲線圖不是沒有起伏的,往往是高高低低,求神幫助我們,時常回到上帝的話語面前,真實的面對自己,願意回轉悔改,使我們仍然能回到上帝的心意。願我們能走在上帝的心意中,少受苦,多蒙福。關鍵在於回轉到上帝的心意,尊主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