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會禱告時 /林文良牧師

經文:使徒行傳4:31

感謝主召集我們全體信徒兄姐一起來開主後2016年度定期會員和會,同心為去年度的聖工及今年度主後2017年聖工的計畫及總預算聽取報告及接納。

整卷使徒行傳在敘述耶路撒冷原是基督教的中心,但因猶太人不信,上帝使該中心移轉到外邦人的城市安提阿去。基督的教會開始在安提阿設立,信主的人也在那裡被稱為"基督徒"。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到猶太全地,再到撒馬利亞,直到普天下去。

今天居住在台灣的人有機會聽到福音,領受救恩,千萬不要忘記,我們必須回到使徒行傳去看原始精神。福音是因"逼迫"而傳開的,教會的拓展是以"禱告"來開始的。我們福音的原初衷乃是被聖靈充滿剛強壯膽去傳講上帝的道理,正如我們剛剛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來告白我們的信仰說:「阮信,教會.........受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

主後1865.6.16.屬蘇格蘭長老教會的馬雅各帶著三位助手在台灣府開始醫療傳道,這是南部教會史的起源。主後1872.3.9.屬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偕叡理(馬偕)在淡水登陸,同樣以醫療傳道來開始宣教,這是北部教會史的起源。我們重新教會跟偕叡理牧師無關,卻也是同樣透過開拓設立教會的。若沒有前人開拓,就沒有今天的教會。

基督徒應當愛教會,求主賜你我每一個人有愛主的教會的心,並且為教會付出。教會雖非信仰最終的目標,但在上帝的心意中,教會卻是可以讓我們學習如何到達最終目的的地方。特別是當我們看到初代教會興旺的秘訣時---迫害主的教會、禱告勝過迫害---就可以知道初代教會信徒天天是如何地同心禱告。

今日教會最大的軟弱在於祈禱的軟弱,基督徒找不出時間去禱告。對早期的教會而言,禱告就是他們每一天的生活,他們生活在禱告中。當彼得與約翰在聖殿中醫治了瘸腿的人之後被逮捕,教會就同心為他們禱告,那時就在禱告中,上帝便彰顯祂的作為,這表示上帝聽見了他們的禱告。

今天,普世教會共同的特徵便是禱告,基督的教會就是禱告的教會。讓我們一起來思想當教會禱告時,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一、當教會禱告時,就有所回應:
彼得與約翰被釋放之後,便加入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共同體,他們不是同謀怎樣報復,而是同心禱告。禱告成了跟隨耶穌基督的人領受主恩自然的反應。早期基督徒在禱告中相信上帝是掌權的主宰(徒四:24、28),是自我啟示的主(徒四:25~27),是鑒察人的主(徒四:29)。

今天上午敬拜詩班帶領我們讚美上帝的歌詞很美,告訴我們當專心仰望祂,為甚麼呢,因為主上帝聽我們禱告。

二、當教會禱告時,肢體就有所請求:
徒四:29提到他們的請求乃集中在"順服上帝"與"見證上帝"的事上,他們求主幫助他們致意放膽宣揚福音。一間禱告的教會未必是一間快速拓展無限興旺的教會。牧者認為我們重新教會最需要的一份請求,就是求主讓我們放膽去宣揚基督的福音,而這樣的負擔與使命是在禱告的時候產生的。盼望我們教會不光是為著個人或為著肉體病痛的各種需求禱告,我們更需時刻為著我們社區居民的歸主來禱告。

三、當教會禱告時,就有能力產生:
初代教會信徒禱告時,乃帶著期待主在他們當中行大事。我們常在禱告中承認自己的軟弱,需要上帝的幫助,這正是需要禱告的意思。假如我們的確有一位大能的上帝,祂在我們當中卻無法做大事,而我們無法靠著祂的能力去做工時,那麼,問題就出在我們是否真地同心禱告過。

四、當教會禱告時,就有結果發生:
當初代教會信徒一同禱告的結果:聖靈的能力與他們同在。祈禱的奧秘在於禱告後必然成就,不過往往不是按照我們所期待的方法。我們的同心聚會禱告,往往是為著散會後,更有能力在生活中為主作見證。

我們看見林書豪就是最鮮活的例子了,他時刻放膽公開見證主,每年回台接觸台灣大眾,作見證激勵了無數的未信者來成為基督徒。聖經記載耶穌共有132次與人接觸,無論是教導人、訓練人、醫治人、鼓舞人、服事人,其中只有10次是在聖殿或會堂裡,其他122次是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地方與他們接觸。

初代教會禱告的結果:上帝的能力搖撼那個地方,聖靈與人同在讓他們放膽傳福音見證主。我們教會在三重地區設立滿六十週年,可謂在恩典中繼續向前邁開一大步。上帝的大能是否能夠搖撼教會週邊的社區呢?請各位兄姐記住:聖靈充滿(內在充實)與宣揚福音(向外拓展),乃是在禱告後發生的!主耶穌說:「我的殿必成為禱告的殿。」(太廿一:13)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18 |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