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歷程的表白/林文良牧師

經文:彌迦書7:1-7

在信徒經歷了四十天的大齋節期,從本主日的棕樹主日來開始這一週紀念主基督為救贖人類受盡苦楚凌辱的受難週。前天單獨會主QT讀希伯來書十三章,耶穌為世人擺上成為"祭物",「因此,耶穌也死在城外,為要用自己的血去潔淨人的罪。那麼,我們應該到營外去找他,分擔他所受的凌辱。」(12-13節)盼望信徒兄姐在受難週裡以克己禁慾、刻苦行善、懺悔禱告的心志預備自己,與耶穌同行各各他十架的悲苦路(Via Dolorosa),以這樣的態度來迎接復活節的來臨。

一般人總以為基督教是一個歡樂的宗教,聖誕節的氣氛很棒。基督教其實是一個受苦的宗教,基督徒深深體會耶穌的受苦,以陪伴受苦的耶穌的態度及心境,去面對及承受生活中各樣的苦難及試煉,進一步讓我們與苦難中的人同受苦,鼓舞那些凡身心靈受創傷的人振作起來,向前邁進。

所以,受難週的紀念不是悲傷無奈、消極無聊的日子,反而是以積極的精神化悲苦為力量,與耶穌感同身受。週五晚上8:00請眾信徒一起參加在三重埔教會舉行西三區教會受難日聯合聖餐禮拜(由我們教會徐儀芬傳道師講道,三重埔教會洪崇錦牧師主理聖餐)。耶穌基督捨命得勝死亡,並且從死裡復活,帶給世界復活嶄新的生命。

彌七:1~7讓我們看到一位受苦的人內在信仰歷程的表白,並且看見先知彌迦當代人心的腐敗,如此反射出耶穌來到世上豈不也是為著世人沉淪的罪惡,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彌迦是一位公眾的先知,常在人來人往的市場上講道說預言。有一次,他表白了對自己的國家當日道德的光景──人們違逆上帝,偏行己路──感到憂心喪志及失望挫折,他一開口就說:「哀哉!」(七:1)這是多麼悲慘的景況,可見彌迦的內心多鬱卒苦悶啊!

願我們一起通過先知彌迦受苦的角度,來親身體驗主耶穌因著世人違逆上帝而虛己受苦的歷程──

一、耶穌經歷大大的失望(1節):
整本聖經充滿圖像的啟示,先知彌迦到葡萄園去要找葡萄或無花果吃,不管他怎麼努力地尋找都一無所獲,只看見被摘光了果實的枯樹立在那裡。其實,耶和華上帝要以色列民結實纍纍,但他們卻乾巴巴的。在廣大的以色列民當中,畢竟只有少數是真正敬畏上帝又結果子的人!

耶穌如同彌迦一樣,盼望找到結好果子的好樹(太七:17~18;十二:33),但祂遍尋不到那真正敬畏上帝的人,所以祂勸告人一方面要聽上帝的道,另一方面在聽了上帝的道之後,就像把種子撒在好土裡,結實卅倍、六十倍、甚至百倍(太十三:1~23)!

最令耶穌失望的是看到當日許多虛偽的法利賽人的假敬虔,他們以為敬畏神的外表與行為能博得人們的讚賞及得上帝的喜悅,但看在耶穌的眼裡,祂的反應是:「凡不是我天父所栽種的植物都要連根拔除。不要理他們吧!」(太十五:13)

這提醒我們基督徒要作個結果子的門徒,若空有基督徒的名份或在乎外在形式的敬虔,只是徒讓耶穌受苦,更加失望而已!

二、耶穌經歷義憤(2-4節):
聖潔的上帝是厭惡罪惡的上帝,上帝疼愛罪人,但絕不與罪惡妥協。彌迦觀察當日社會的光景義憤填胸,人們不只只顧自我,我行我素,殺人放火搶劫不擇手段,先知悲哀人們那種獨善其身及唯我獨尊的自私心態。

「三月瘋媽祖」,最近白沙屯媽祖出巡,廣大信眾隨行跟拜,甚至信眾想要把媽祖文化國際化,其實真正普世化的信仰是基督信仰,因為媽祖離開了台灣就沒人知道。媽祖信徒們大多存獨善其身及利己心態,真正普世化的信仰其實是基督的信仰,因無罪的主基督捨己無私、不求自己的好處。

在媽祖出巡期間發生一件尷尬的事,黑道人士也來求媽祖保庇,他們豈要媽祖保庇他們的黑道行業?當然,作惡的人都可以尋求神明,可是目的若只是為貪財利、求私慾就不對了。聖經也記載一位地方的角頭撒該也來尋找耶穌,認識耶穌,但離開前他告訴耶穌若有欺詐或勒索誰就還他們金錢,並且要幫助窮人。那就是為什麼基督信仰是要改變人的生命,棄暗投明。

耶穌也對當日的社會光景感到義憤,祭司及文士宗教的領導人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為著不義的目的擅謀職位、擺佈人及接受賄賂。耶穌指責那些宗教領袖眼中無神,上帝不容這樣的道德腐敗存在。
權力是要使人更謙卑去服事人群,但權力也能夠使人傲慢,若是利用權力牟財敗壞人心,腐化社會。耶穌的受苦提醒基督徒絕不可坐視那些濫權迫害人權的人,製造更多仇恨的人,掌主權的上帝必定彰顯祂的公義,絕不縱容寬怠。

三、耶穌經歷喪志(5-6節):
彌迦當日經歷了信心的崩盤,他對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關係感到失志。不只親友不再信任,連社會五倫中至親密的家庭關係都瓦解了!再也沒有任何事情比這個帶給彌迦更消極的感受了!耶穌曾經說過世人要因著祂使得家庭彼此間的關係互相對立,不再信任彼此,但耶穌說這樣的話是為著人得救的緣故說的(太十:21~22)。

耶穌在受難期間也同樣遭受到人間親情的冷落,連祂自己的門徒都出賣祂,祂身邊最要好的門徒三次不認祂。當耶穌被刑求準備被釘十字架時,幾乎所有的門徒都逃跑離祂而去,祂向天父乎求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祢為甚麼離棄我?」(太廿七:46)。再也沒有比這個時候感到更加孤單無助了!

各位,這世界很現實,當你身上一無所有時,朋友一個個離開你,連你的親人也不認你,再也沒有比遭遺棄冷落更令人痛心的!那麼,為什麼有信仰的人不一樣呢?因有上帝,他會尋求信仰的管道作為宣洩自己的出口,鼓舞自己並提振自己。
 四、耶穌經歷信靠(7節):
晚年的大衛王被人冷落也經歷人生的失志:「大家把我忘了,把我當作死人;我像被丟棄了的廢物。」(詩卅一:12)大衛清楚知道回過頭來還是要單單信靠上帝(詩卅一:14~16)。

先知彌迦縱然歷經了失望、怒氣和沮喪,但他知道讓這些感受釋放唯一的方法,就是信靠耶和華上帝來掌管他的生命,不要給撒但留地步左右自己。彌迦雖然一開始說:「哀哉!我怎樣怎樣......」(1節),最後卻說:「至於我,我要仰望上主......」(7節)。

受釘在十字架上垂死以前的耶穌,這時候唯一的依靠只有仰天大聲呼求祂的天父說:「父親哪,我把自己的靈魂交在祢手裏!」(路廿三:46)十字架上的耶穌面對惡勢力的爭戰、面對惡者的試探,耶穌並不任由這些邪惡的感受宰制,反倒以信心及信仰去面對得勝。

耶穌說你們在世上有苦難,世上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必經歷像先知彌迦或主耶穌所遭遇的失志挫折,在世上我們唯有以信靠上帝來得勝一切。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3 |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