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我他/徐儀芬傳道師

經文:路加福音20:9-19

如果我們有房子、土地出租,對於耶穌說的這個比喻,一定覺得不可思議,憤憤不平,我們出租的地方講好要納租金,怎麼有這麼惡劣的租戶?在當時是以所結的果子部份給地主,這樣很合理阿,耶穌說這比喻說,在馬太福音21章、馬可福音12章記載大略相同,有些故事重複被記載在不同的福音書中,而這當中有什麼差異呢?

~~什麼樣的祢?~~
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中有更多細節,形容園主他親手種了一個葡萄園,圍上籬笆,還在葡萄園中挖了一個壓酒池,蓋了瞭望台,然後把園子租給佃戶,就出遠門了。甚至馬太福音稱園主為家主,三個福音書對於園主派出收租的次數和人數也有不同,馬太福音描述的情況是比較合乎我們的經驗,家主派了三次,第一次先派3個僕人收租不成還被打殺,第二次就派更多人去打群架又被殺傷,第三次才派自己的兒子,仍死於非命。馬可福音則記載葡萄園的主人派五次人去,似乎在強調這位園主的耐心和寬容。

路加福音在這裡描述的是派了四次,前三次一次一個,第一個是打他,讓他空空的回去,園主從遠方派僕人千里迢迢地來,一定帶著牲口,也帶著旅費,這「空空的」意味著他們讓僕人不只空手而回,甚至從連他身上的都奪走。第二次再從遠方差派一個僕人,不僅打他而且還羞辱他,路加福音強調這個園主一次只派一個,一次又一次地直到他派出他的兒子,他期待佃戶會尊重他的兒子,但仍然失望,愛子死於非命。

那麼,這園主每次只配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前去收租,為什麼?如果是你,你絕不可能這樣做吧,我們若曾受過傷,就會自我防衛,預防同樣的事發生,甚至因為受傷過重,可能在無辜的人與事上,強烈的投射自己的過去傷害的恐懼憤怒,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緊張,國與國的戰爭,這是人的經驗法則。

聖經路加福音中這位園主似乎超乎想像,他用愛子的稱呼也讓我們想到路加福音3:22上帝說耶穌是我的愛子。這樣的愛使得他仍派出他的愛子耶穌基督,耶穌在描寫的是一位神,祂的愛無法測度,在祂有權可以嚴厲的時候卻仍充滿憐憫。上帝的愛是在危險之處,仍堅持去愛與信任,這是上帝對我們的愛。

~~誰是我們?~~
我們都知道這些佃農非常不合理,一開始是想不交出部分的收成,後來連不該要的、不該做的也做了,甚至殺了園主的兒子。在當時的法律,如果地主死去,沒有繼承人,土地就由佃戶繼承。無疑問地,他們一定把殺害繼承人說成是自衛,他們只是在抵抗一個想來奪取他們土地的強盜;在這種聽不到辯詞的誣賴和謊言下,人們會認為他們的攻擊和殺害是無罪的。通常其他的人只在意結果和事情的發展對我的影響,不在乎真理或事實,所以人們會很容易饒恕他們的攻擊和殺害。如果你曾受不公義的對待,那你會了解,這個古早的比喻也和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如出一轍。

在舊約時代開始,上帝就一直用葡萄園來比喻以色列人,所以法利賽人知道這比喻是在指出上帝和以色列人的關係。但是在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同樣的比喻,所描寫的法利賽人,卻有完全不同角色的認同,在馬太福音中描寫耶穌說:園主來的時候要怎樣處治這些佃戶呢?法利賽人回答耶穌說:「要下毒手除滅那些惡人,將葡萄園另租給那按著時候交果子的園戶。」(太21:41)但是在路加福音記載,這句厲害的審判是耶穌的自問自答,反而路加福音記載法利賽人卻說:「萬萬不可!」為什麼?

法利賽人都察覺這個比喻是在指上帝和以色列人的關係。但絕妙的是,在馬太福音中的法利賽人是以第三方他者的立場,認為該要除滅這些搶奪園主地產的惡人,路加福音中的法利賽人則敏銳的覺得我們就是這園戶,萬萬不可將這審判臨到我們。這個同樣的比喻記載上所呈現心態的不同,正也是我們常有的心態,我們看聖經的時候,常常覺得上帝的審判和公義該落到別人身上,愛和恩典才是我的,最好上帝對別人都要公義嚴厲、明察秋毫,認為聖經中這段嚴厲的審判是他該讀的,但對我啊!上帝祢要對我慈愛,甚至要偏愛。

這不正是這兩處經文中呈現的矛盾心態嗎?對於上帝的話語或者信仰,我們常有這樣的盲點,如果上帝的話語可以這樣應用,那我們就是上帝了。丹麥的神學家齊克果說,聖經就是一面鏡子,當你在上帝的話語前面,就是在照鏡子,應該意識到鏡中人就是我,不是別人。

在新約耶穌也用葡萄樹與枝子來形容我們與天父的關係,葡萄樹是天父,我們是枝子,葡萄園主是天父,而我們是園戶,那我們從葡萄園得到了甚麼?得到了種田的樂趣、成就感、收成的果子,甚至葡萄園的日出日落,成了我們生活的日常,葡萄園的四季節慶,就成了我們人生四季的回憶,漸漸地以為那一切是我的,我的事業是我努力的、子女的成就是我栽培的,健康是我會保養,服事的恩賜是我的天賦,教會生活也漸漸變成是「我的」小組、「我的」事工、是「我的」教會。「我」在中心,「我」很大,上帝很小,所以常常以我的脾氣、個性或者是我過去的傷害來處理事情。園戶可能是內心深處的我們。

或者你說,不,我沒有,我信仰得很蒼白,我沒有遵守,也不敢奢求,所以我不是園戶,人不是我殺的,這個比喻或是這嚴厲的審判跟我無關。這不正是比喻中隱藏的村民的心態嗎?也是彼拉多的心態:「我只是旁觀者,釘死耶穌的不是我。」在這段經文中,我們是誰?是哪一種心態?

~~祂怎樣?~~
神差愛子來到這世上,單槍匹馬走這一遭,祂曾被賣,對峙過絕望卻仍不失望,堅決地為信任,堅定的付出永恆不移的愛,以至於死。上帝差遣祂的獨生愛子,是為要挽回我們。約一書4:10 不是我們愛 神,乃是 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古代許多宗教都有挽回祭,挽回祭有兩種意義,一是為止息神明的憤怒,二是與神和好。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羅3:25),耶穌已經成為我們與上帝之間的挽回祭了。

接下來的經文耶穌引用舊約論到房角石,經文說:「凡掉在石頭上的,必要跌碎,那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房角石是指耶穌,耶穌是教會的頭,教會是耶穌的肢體,教會是因信稱義的人的聚集,上帝說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或翻譯作在靈與真理中敬拜,也就是說明人是憑信心稱義,才能建造在耶穌這塊房角石上,且在上帝的話語與上帝的靈裡中建造教會。想要憑著人一切的努力來稱義的,都會被破碎,只有因信稱義,真實的在神的話語和聖靈中與主連結,才能建立在主的這塊活石上。 (彼前2:4-7)

這樣的真理是要釋放你的綑綁,把你從家族的信仰、行善積德、因果報應和人的價值觀中釋放你,破碎這一切的自義與悖逆。你發現上帝一直用許多比喻、故事,反覆的在勸我們嗎?最後的審判還沒有到,上帝的慈愛和公義不是鐘擺的兩端,而是一體的兩面,上帝是慈愛也是公義。願我們更深認識祂捨不得我們的愛,捨不得我們繼續犯錯,捨不得我們遠離,捨不得我們好強自己背負重擔 ,甚至賜下祂的愛子,為要挽回我們,耶穌已經成為我們的挽回祭了,你願意讓主在你的生命中掌王權居首位嗎?你願意將你過去的傷害,敞開交給上帝,讓聖靈來醫治,使我們靠聖靈得勝嗎?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4 |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