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事眾人/林文良牧師

經文:使徒行傳2:46、5:42、20:20

本主日進行執事候選者的提名,這項提名是跟10/17即將選出2名長老、4名執事的聖工連結。教會每次無論任何性質的選舉都很重要,尤其是長執選舉,教會必須付出更多時間去禱告,求神的心意顯明。耶穌揀選門徒之前,付出很大的心力及很多時間為該事工祈禱,那麼當我們教會同時即將要選舉長老與執事時,耶穌會做甚麼樣的事呢,我們做耶穌所做的事就對了,一同為長執的選舉迫切禱告。

本主日舉行重陽敬老會禮拜,祝福所有年滿70歲以上的長者。今年敬老會受敬者70歲以上的有30名,80歲以上的有27名,雖然也有不少原先在我們當中的長者已被主接去了。詩篇九十:10:「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這節經文表明"明天會更老,明天會更好"的事實:在世上,我們越活越長,但有一天,世上勞苦都會過去,我們的靈魂都將飛回天家。有人很避諱講到"老",其實人一出生就邁向老死,這是事實,沒有什麼忌諱的。由於地心引力強,器官都在卻是都下垂:「萬般皆下垂,唯有血壓高。」

最明顯的是記憶力衰退,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就是想不起來到這裡來要做什麼?有一位老先生說他有一次笑到一半竟然忘記為何而笑。長者聽力也重聽,一位老婦人說她坐公車,站在她面前的一個男孩一直跟她說話,由於重聽聽不到就提醒對方不必講了,男孩竟然說他只是在嚼口香糖,沒有和她說話啊!長者身體器官、眼力、聽力越來越不好,但人老心不要老,心理建設靠自己,皺紋長在臉上,不長在心上。祝福所有長者人生七十歲才開始,明天會更老,但明天也會更好!

使徒行傳讓我們看見使徒的事蹟與蹤跡建立基督的教會到天涯海角,以及看見教會的成長及拓展,這一切都是聖靈通過使徒為基督所做的,共有70次提到"聖靈"。我們基督徒作主見證因唯有基督能夠拯救世人。

初期教會起源於一個禱告會,包括門徒們在內共有一百廿人聚集在馬可家樓房裡同心合意地禱告(徒一:12~15)。也因此,耶路撒冷頭一間教會在五旬節當日由三千人開始形成,當時雖處在羅馬政權的壓迫之下,仍同心合一禱告大大被聖靈充滿產生震撼的力量,於是信徒勇敢地傳講主道,上帝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添給他們(徒二:47;四:21~24、31)。

後來教會從一百廿人成長到三千人,然後八千人、一萬人、兩萬人、三萬人...甚至幾十萬人不等,得救的人數不斷地增長,到今日如此龐大的教會。那麼,要如何成就上帝的旨意呢?主的門徒為著上帝永恆的目標,按照上帝的方法被主重用,活出主新生命的樣式──大家在家中同心擘餅、教導及傳講耶穌,活出禱告、活出生命、活出異象──建立不同凡響的教會。

一、藉由家庭:
猶太人傳統是到會堂或聖殿聚會,如今因著聖靈充滿他們,帶給他們全新的改變就是信徒分散成各家庭小組。下列三段經文讓我們看到教會在世上拓展的要訣─「信徒各個家」成為受祝福服事的據點--
▲徒二:46:「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
▲徒五:42:「 他們就每日在殿裏、"在家裏"不住地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
▲徒廿:20:「......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裏",我都教導你們。」

主為復興教會,祂的心意卻要透過信徒家庭作更寬廣的服事,主給教會的任務是要透過我們人接觸人建立友誼佈道使人得救。雖然2020年初因著Covid-19大流行病改變了上述的模式,使"家"變得不易讓陌生人進入,而且小組群聚也要保持社交距離,但那只是短期間的模式。信徒的家小組終究是主完成福音使命的地方。

當我們受洗加入教會後就是成為上帝家裡的人,成為「家」(Oikos)的一份子,上帝要我們在小組裡面經歷群體的生活,雖然教會不都已小組化,不過小組就是教會,是上帝要我們設立的家。五月來到我們教會做禮拜並委身在第四牧區接受牧養的陳雅娟姐妹,前天從基要真理班結業,下課後,我和偉程區長一起聽她作見證,她說自己就像迷失的羊,終於回到羊圈裡。的確,教會就是主的家,再也沒有比回到主的家更讓人喜樂的了。

我們每主日雖來到教會做禮拜,不過真正的教會應該是在關懷小組裡,彼此接納,有生命的交通。透過小組不斷建立上帝的家"Oikos"。建立、造就的原文是"Oikodomeo",它給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屬靈真理,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上帝的家裡,且都是上帝的僕人,我們彼此造就,彼此建立,教會透過我們的家庭去服事眾人。


二、藉由使徒禱告的手:
關懷小組活動共同的目標是所有肢體在愛中彼此建立,同心建造教會,使教會增長,去服事眾人。關懷小組的目的是為要佈道與栽培,共同完成主託付我們的大使命,主要每一個靈魂得救,不願一人沉淪。有了這清楚的異象,所有小組員向著標竿直跑。

1954-1964年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同樣像最近幾年所推動一領一新倍加運動一樣,推動什一增長十年倍加運動。當時信徒什一增長推行中心就是用一幅「使徒禱告的手」的圖畫提醒教會眾信徒需要以禱告互相建立,彼此關顧。記得當時的標語是:「什一增長好異象,熱心推行教會強,你傳我傳大家傳,基督福音救台灣。」

牧者需要你們禱告的雙手去服事眾人。昨日是恢復實體早禱會的第一次,禱告會一開始直到敬拜讚美結束,只有兩個人出席,我內心向主說:「主啊,難道今天的禱告會就只有兩個人嗎﹖」因為主耶穌說無論在哪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當下,我覺悟到我算錯了,因為包括主在我們當中,應該是三個人才對不是兩個人,感謝主後來又有參加者繼續加入在早禱會裡。最近一位牧者在他的臉書寫了一句話:「有時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不能把精力只放在福音、牧養事工上......」,當然有許多瀏覽者有不同的留言。其實不是只有口傳福音才叫福音事工,舉凡祈禱、代禱、講道、做禮拜
、教導、門訓、社區服事......等等都是。

上帝呼召你去彰顯生命,特別是禱告的生命,你活在人面前的生命如何?你的生命能影響人嗎,能帶給人什麼呢?我鼓勵每一位信徒兄姐都能夠成為禱告的推手,教會要向前邁進,關懷小組要拓增,信徒兄姐需分別時間委身在週間禱告會的事奉、委身在會前禱告會的事奉,委身在各關懷小組裡一起禱告,委身在迫切為你所認領的未信對象禱告,委身在為上帝國文化影響我們的週邊社區禱告。任何成功都需付出極大的代價──不斷禱告的教會、不斷禱告的牧者、不斷禱告的眾聖徒!

三、藉由信徒的熱忱:
仔細讀徒二:46,五:42,廿:20這些經文時,我們發現他們都有很忱。「熱忱」(enthusiasm)一詞是發自內心的興奮之意,希臘文是entheos,en的字根是「在...裡面」的意思,theos是「上帝」的意思。換句話說,有熱忱的人,他的內心有上帝。初期教會在家庭聚會據點的人,心裡都是帶著被聖靈上帝充滿火熱的心那種熱忱,互相服事,服事眾人。不用說,每一個人都希望去到一個充滿熱忱的地方,一個死氣沉沉的地方因為充滿熱忱而成為一個有活氣的地方。

來本會做禮拜的來賓,有些人禮拜結束後會告訴我你們教會很熱情,的確熱忱會促成氛圍改變。人際關係專家卡內基說過:「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淡」。教會這個大家庭若充滿熱忱與愛的話,就會感動新來的人留下來,跟我們一起追求信仰。

有一年,在故甘迺迪總統的紀念會中,有人問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請問你對你哥哥,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他說:「我哥哥最特別的地方是
:別人是在機會當中找困難,我哥哥是在困難當中找機會!」1960年甘迺迪當選總統時,蘇聯的太空科技領先美國,特別是人造衛星,當時美國人惡夢初醒
。結果,甘迺迪告訴美國人:「十年後,我們要把第一個太空人送上月球!」那時候的甘迺迪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有人根據當時美國的科技估計只有20%的能力,可是因為有這個熱忱,果然1969年第一個太空人阿姆斯壯真地登陸了月球。

因著透過信徒小家庭、教會大家庭、信徒禱告的雙手,以及信徒的熱忱,我們教會預備好去服事眾人。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28 |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