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看基督復活?/林文良牧師

經文:以西結書37:3;約翰福音20:1-10、24-31

感謝敬拜詩班帶領我們在今日復活節讚美禮拜當中用普世共同的語言詩歌來讚美祂。請向身旁的兄姐說:「哈利路亞,主已經復活了!」中諺說:「百聞不如一見。」西諺說:「眼見為信,眼見為憑。」(Seeing is believing.)通常說來,我們相信所看過的東西,不信是因為我們沒看見過。

我要分享我個人在香港認識駱維道牧師的一個經驗。1994年總會派我去參加亞洲教協(CCA)在香港道風山旁路得宗神學院舉辦的文化研習會,我到會場後,有人告訴我台灣還有一位代表還沒到,我就很期待。研習會前一晚,廿幾位來自亞洲各國的代表聚在一起唱詩聚會,我聽說台灣代表來了就坐在我對面,我不認識。聚會休息時間,我就過去用台語問對方說:「同工,你也從台灣來的啊,請問貴姓大名﹖」他也用台語回答說:「我是駱維道。」啊,我心裡嚇一跳,原來是久仰大名的亞洲文化音樂家駱維道牧師,他長期在菲律賓神學院教授,當時已回到台南神學院要當院長,他是來當前兩天的講師。那麼巧,竟然在香港親身碰見認識駱維道牧師。前兩天課後駱牧師就陪我們學員們一起下山到新界大圍市區去走走,沿路有機會用台語跟駱牧師交談,發現他是一位很謙沖又平易近人的牧者。

事實上,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經驗,很不一樣。福音書告訴我們復活的基督最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他是一位忠心跟隨主,熱切尋找主的婦女,也是頭一位得以親身看見主的人。整本聖經有一個主軸,那就是「尋找而尋見」,即人去尋找主而尋見主。不過,更應該說是人讓自己給主尋見。各位,當主臨在我們當中時,你是否願意向祂敞開你自己呢?約廿告訴我們人去尋找主而尋見主,也告訴我們主尋找人而尋見人。

各位,你怎樣看基督的復活?請注意讀約廿:1~10、24~31這段經文,關鍵字是"看",因為基督復活是千古不變的一個事實。因此"怎樣看"才是整體信息的重點。聖經所提到抹大拉馬利亞、西門彼得、約翰、多馬......等等這些人都是復活的基督的見證人,因著他們的眼睛怎樣看從死裡復活的主,也讓我們透過約廿章一起來學習"怎樣看"主基督的復活。

一、抹大拉馬利亞與約翰用"觀察"去看主復活(1~2、4~5節):
在1~2、4~5節的"看見"這個字的意思是有趣且好奇地注視。抹大拉馬利亞看見什麼呢?她看見石頭從墳墓口挪開的事實,就趕緊去找彼得與約翰,不是告訴他們主復活的消息,而是主耶穌的身體不見了的事實。抹大拉馬利亞雖觀察,卻不了解真相。約翰也是跟這樣的情況相同,他只是從外面向裡面看到裹屍的細麻布放在那裡,仍不了解真相。

這個"觀察"是人了解上帝在基督裡大能作為的事實所必須經過的一個重要的階段。當然,我們都知道,要看耶穌絕不能只是出於好奇地去看一看而已
!印度國父甘地最後以非暴力民主的和平打垮英國讓印度獨立,其實他非常尊敬耶穌基督卻沒成為基督徒,在他的自傳裡提到:「我喜歡你們的這位基督,但不喜歡你們的基督徒。基督徒是那麼不像你們的這位基督。如果基督徒真正按照聖經教導生活,所有的印度人今天都會成為基督徒。」這是甘地"觀察"基督及基督徒所得到的結論,使他選擇不當基督徒。

二、彼得用"檢驗"去看主復活(6~7節):
在6~7節的"看見"這個字的意思是仔細地察看及研究細節,換句話說,彼得很仔細地檢查每一個細節。的確,無可動搖的信仰是必須具備事實,我們必須隨時預備好詳細鑑察我們每一個人的信仰,為建立穩固的根基。

中華民國兩位創國重要人物:孫中山與蔣介石,兩位都是基督徒。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在他幼年時曾和母親一起到佛寺祭拜,他的母親很虔誠地預備了一隻油雞擺在佛像面前祭祀。孫中山注意觀看很久,那佛像並沒有吃油雞
,以為它害羞,不好意思在眾人面前吃祭物,後來就跟母親回家去。隔天上午
,他故意又跑到佛像那裏去,查看油雞是否被吃掉了,不過不是被佛像而是老鼠吃掉。由於油雞的油漬留在木製的偶像上,老鼠連帶把偶像咬了一個大洞。這是讓孫中山恍然大悟,從此不信那些自身不保的偶像了。日後,他經過親身認識及經歷,相信並接受耶穌基督作他的救主。

我們信仰是能夠經得起詳細的鑑察,特別是歷史資料,因為上帝介入在人類的歷史當中,福音書的記載是所有歷史中最好的文件,世人可以詳加究察的。

三、約翰用"理解"去看主復活(8~9節):
前面在4~5節記載約翰來到耶穌的墓穴外,只是從外面往裡面觀看(look),但沒有進去。後來在8~9節記載約翰他有走進去墓穴裡看,"看見"(see)這個字的意思是了解所看見的一切,表示對於所聽到及所看的了解的意思。約翰在墳墓內外詳細研究事實,以致於產生一種內在的看見,最後他才完全明瞭這一切,並且突然驚叫地說出:「祂已復活了!」各位兄姐,我們的信仰過程的建立不也是如此嗎﹖觀看→察驗→瞭解→深信→宣告出來。因此,第8節這一句記載是約廿:1~10這一段有關人尋找主的經歷的最高峰:「首先到達的那個門徒也跟著走進墓穴,一看見就信了。」(8節《現修本》;He saw and believed. )。

約翰福音這卷福音書寶貴之處在於它是生命的書卷。事實上,我們基督教的信仰就是觀看→察驗→瞭解→深信→宣告的型態,大部份的基督徒的信仰歷程多屬約翰這類型的。基督信仰傳統家庭出身的我,我不會去帶別人,因為我自己已經信主了,而別人也不會帶我,因為我是"牧師子",本就信主了。直到我在淡江高中時期,每到團契聚會,我班上的兩位同學一定關心邀請我一起去參加,因著他們的跟進帶領,我的信仰生命才逐漸長進,甚至後來在淡水教會接受堅信禮。

四、多馬用"信心"去看主復活(25、27、29、31節):
上帝以有血有肉的身體來向人顯明祂自己,並且以肉身實現就恩的工作,這正是幫助人以身體完成自我的意義。請我們注意多馬不是懷疑耶穌,而是懷疑耶穌的身體果真經由死而復活,這是超越人所能理解的奧秘。

基督復活後曾經向除了多馬以外所有的門徒顯現。多馬聽了起疑心,要求在場證明,復活的基督也就順應這樣的在場證明,請聽耶穌與多馬之間的對話--
1.多馬說:「除非我親眼看見祂手上的釘痕,並用我的指頭摸那釘痕,用我的手摸祂的肋旁,我絕對不信。」(25節)
2.耶穌對多馬說:「把你的指頭放在這裡,看看我的手,再伸出你的手,摸摸我的肋旁吧!不要疑惑,只要信!(27節)」
3.多馬說:「我的主,我的上帝!」(28節)
4.耶穌說:「你因為看見了我才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信的是多麼有福啊!」(29節)

    與基督教禮拜堂比較沒甚麼擺設比較起來,我們看天主教或東正教的禮拜堂富有很多的聖像圖、聖人像、彩繪玻璃、聖具......等等感官的擺設,因為天主教的基督徒比較屬於多馬這種感官領受的信仰型態。

復活主基督親自向必須憑看見而相信的多馬出現,最後藉著釘痕手讓他完全臣服在復活主基督的面前,建立「我的主、我的上帝」的信仰型態。多馬放棄了感覺的經驗,從懷疑轉變為堅定的相信,讚嘆宣告「我的主、我的上帝!
」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其中有關聖子耶穌基督的一段告白說:「阮信祂的子......對祂的受苦,釘十字架死、閣活......互咱及上帝閣和。」

因此,29節耶穌所說的:「看見了我才信......沒有看見而信的......」這一句話是約廿:24~31這一段有關主尋找人的經歷的最高峰。約廿:31表明約翰福音寫作的目的,只有肉眼的信再加上心眼的信去見證主的復活,這才是有生命的信仰。今日我們雖是肉眼沒見過主耶穌的人,卻都是那些沒有看見而信的人,我們都是多麼有福氣的人啊!

各位兄姐,基督復活早在兩千年前已是事實,今日我們藉著聖經都看見了
!主耶穌現在仍然活著,因此,我們現在也同祂一起活著,在世上這是多麼有意義的生命觀啊!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532 |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