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寬大接納的心/林文良牧師

經文:路加福音19:1-10

古波斯帝國有某個國王外出狩獵時,經過了一個農莊,看見一名庶民女子
,就叫她拿洗腳水來。女子隨即到井邊取水,國王洗了腳,覺得水溫溫的,很舒服!國王又說:「我想洗臉,再拿水來!」女子隨即又到井邊取水,水稍涼,洗起臉來很舒暢!最後,國王說:「我口渴了,想喝水!」於是該女子又到井邊取水,水是冰涼的,國王一喝好清爽,於是一口氣喝光!這時,國王滿心歡喜,問女子說:「怎麼妳三次拿給我的水溫都不一樣?」女子恭敬地說:「國王,您要洗腳的,我是取井裡陽光能照射到的表層井水,比較溫暖;您要洗臉的,我是取井裡中層、稍涼的水;而您要喝潤喉的,我是取井裡最底層、最冰涼的水!」波斯王心想這女子如此用心,最適合做我的王妃了,便下定決心將她娶回皇宮做王妃。

任何人都知道井裡的水有表層、中層、下層的溫度各不相同,但要滿足他人的需求就要用心去關懷,能夠滿足到對方的內心就得著他的心。路十九:1~10關於耶穌與撒該相遇的經歷故事,《現修本》的開頭標示「耶穌與撒該」,如此我們立刻看到故事一個強烈的對比:一邊是主耶穌對撒該展現寬宏大量的心志,另一邊則是群眾對耶穌種寬宏大量的反應,表現出狹隘自我的心態。我願透過耶穌與撒該的故事來與大家分享三點信息--

一、世人都是罪人、迷信的人、失喪的人(羅三:23):
羅三:23說:「因為人人都犯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令當日猶太人討厭排斥撒該的是他是個財主卻又是個稅吏長。各位想倘若是一個很富有、有很多財產的人,他還會稀罕去為羅馬政府效勞去壓榨本國人民嗎,可見撒該簡直是一個沒人格、沒品格、沒道德、沒好名聲的"罪人"。這樣的人孤單沒朋友,別人看見他就閃邊,而跟他在一起的也被認為是同流合污的"罪人"。聖經說罪有「四不」──

1)不義:不義就是沒有上帝的公平與公義。有錢不是錯的,但有錢要有天良。俗諺:「有錢不是萬能,沒錢萬萬不能。」撒該不是這樣,他認為有錢才是萬能,有錢要更有錢萬萬才能。可見他為人多麼不義!在當地他住豪宅,吃好住好奢侈過日子,錢永遠嫌不夠,仍然繼續貪汙、壓詐貪財,說他是詐騙集團的首腦也不為過。
在今日美國、英國、日本、中國與俄羅斯這些大國,有許多三餐不繼的國民,靠著接濟過日子。尤其今日俄羅斯貧窮人三餐不繼占大多數,富人雖占少數,卻擁有一切富有資產,甚至有霸佔壟斷資源而極度炫富的人,終日揮霍無度,聽說有人有錢到可以買花七、八萬元一趟來回機票到某個城市竟為著吃一餐麥當勞。

2)不法:違背法律犯罪,撒該他自己就是法律,卻目無法紀,超額敲詐一般民眾的稅金,暗地裡槓了這些錢進了自己的口袋,罪行重大惡極。
這世上官場從上到下貪汙世界出名的中國,根據中國官方審計署的審計報告,在2016~2017這兩年有374個最窮縣被列為重點扶貧區,原來有資金約台幣3319億元卻被層層高官污走315億元,導致地方的建設缺錢,人民的福利遭到剝削。

3)不信:台灣每年新春寺廟神壇都是人滿為患,將新的一年好運寄託於拜神明,以及傳統信仰許多的迷信。台灣已經是一個現代化的科技強國,可是民心仍無法擺脫各樣迷信,而不去尋求真神上帝給人的契機。造物主上帝造人類的目的是要人去榮耀祂,而不是去膜拜那些受造的偶像假神明。學生求學要有智慧與聰明,就該去敬畏世上真智慧的開端耶和華上帝才對,但人們寧願去文昌公廟拜拜求智慧卻得不到真智慧。
二、主耶穌主動找到罪人,給予救恩,撒該也主動回應救恩:
聖經說罪有「四不」的最後「一不」是──

4)不愛:撒該有錢,心靈卻孤單沒有愛,沒有朋友,沒有人會去理會他心靈的需要。當他聽說耶穌要來時,他也渴想看到耶穌,許多人卻阻擋他去看耶穌,好在撒該不灰心封閉自己,卻願意敞心去看看耶穌,只要有心就有路。也因此,耶穌來到那裏抬頭看見桑樹上的撒該,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須住在你家裡。」(5節)難道耶穌沒地方住要去住豪宅嗎,不是的,耶穌關心他,愛他,要幫他找回失落的良心。

今日第二場禮拜開始的宣召,Dream敬拜團的leader宣告耶和華上帝是一位垂聽我們禱告回應我們的上帝。他們帶領我們所唱的第一首敬拜詩歌的歌詞說到我們從前曾失喪,今卻被尋回,我們從前曾瞎眼,今卻得看見。第二首敬拜詩歌的歌詞說到I will sing Hallelujah......祢與我同在(住)。正是我們今日信息最好的回應。

各位,要知道罪人的良心是沒有用的,靠不住的,只有先讓主住在內心,得著新生命,良心才會起作用。所以,當群眾眼中的"罪人"的生命由黑暗走向光明歡喜接納耶穌時,他們卻閒言閒語,並且說了侮辱耶穌與撒該的話:「"這個人"居然到"罪人"家裏作客!」(7節)故事的結局有個最美的對比:群眾無法接納耶穌與撒該,撒該卻跟隨耶穌對群眾展現寬宏大量的心志,撒該告訴耶穌:「主啊,我要把我財產的一半分給窮人;如果我欺詐過誰,我就還他四倍。」耶穌對他說:「今天救恩來到這一家了,因為這個人同樣是亞伯拉罕的子孫。」(8~9節)

這是耶穌離世前的最後一段路程,最後一次經過耶利哥,祂一路走來,目的始終如一:「人子來是要尋找和拯救迷失的人。」(10節)使耶穌堅持到最後仍找到及拯救了這位迷失的人撒該,使他成為上帝的兒女。

列位兄姐,我們當中有還未信主的人,真是何等大的福氣,能夠來到教會認識愛你、愛全人類的主耶穌,要把握機會得著祂。其實,你我都是軟弱欠缺的人、是小信的人、是有病有罪的人。也許你和世上許多人一樣,外在生活過得富足,不過就是金錢、財富及肉體享受等等,外在的物質無法滿足你的內心
,沒有人在意你心靈的需要,生活覺得很苦悶!

我們身邊的親友、同事或家人當中,有許多人認為自己為人還不錯,活得好端端的,言行都中規中矩,哪需要甚麼主,甚麼上帝啊!有時,別人做的事
,自己也做,也不算真地是甚麼壞人或罪人。總之,有信主的人是這樣,沒信主的人也是這樣,沒信主的人說不定還比有信主的人好太多了!

我們當中已經信主的人,你已經是被上帝分別為聖的人,但是你今天的生命仍然被撒但罪惡掌權,行事為人按照肉體不按照聖靈行事,生活在黑暗中,總以為人不知神不覺,繼續給魔鬼留地步,生命陷在孤單無助、表面敬虔中,生活天天覺得很罪惡感!彼後一:4說:「祂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上帝的性情有份。」

三、兩種失喪--一種是失喪的個體,另一種是失喪的群眾的群體:
耶穌與撒該的故事出現兩種失喪:(1)失喪的個體:像撒該這種被社會摒棄、被族人排斥的人的失喪,這種人被另外一種形式的貧窮所苦。(2)失喪的群體:像群眾的失喪,失去自我,人云亦云。主耶穌來到世上都要拯救這兩種失喪者。

在教會裡,我們要避免「貼標籤」,用墨守成規、主觀認定、根深蒂固的信仰意識形態,以及人的外貌斷定人。好比我們常聽人指點他人說:「他(她)就是那種人!」甚至接著加上一句:「我才不像他(她)一樣!」一個人初到教會,我們是否跟他(她)交談建立關係,有否注意到他心靈的需要,靈命的狀況如何,用上帝的愛對待他、歡迎他。我們要用正面的方法讓新來到教會的人感受到耶穌愛他、關心他,也要幫助他心靈的需要。我們要用耶穌的眼光來看待他們,他們的確曾經是"罪人",如今好比一隻羊被大牧者耶穌基督接納回到羊圈裡,天上眾天使為他們歡呼喜樂。

在教會裡,我們無法倖免群體的失喪,好比那些侮辱耶穌和撒該的群眾一樣,在心裡論斷人、輕視人、交叉著手臂與人保持距離。有些人在教會裡,就像外人一樣,甚麼都不參與、不管事;有些人在教會裡,甚麼都做,時間、金錢及生命都投入在教會,卻到處抱怨自己甚麼事都得做。這兩種人都不對,都失喪,都沒有寬宏大量的心胸。

我們當中若有這樣的人,無論今天你是初到教會要來尋找耶穌的,無論你是在教會裡坐著看人做事的,無論你是光說不練的人,現在求主幫助你清楚知道自己的失喪,如此才能夠得到上帝救恩的快樂!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583 |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