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恩賜,不是報酬/林文良牧師

經文:馬太福音20:1-16

我不知道各位你聽了這整個比喻故事之後,直接感受到了甚麼﹖這若是伊索寓言《龜兔賽跑》童話故事,我們可能會心一笑,因為龜與兔在同一起跑線出發,結果龜兔贏輸的結局不同,原因出在比賽過程兩者心態的不同。倘若耶穌比喻故事這樣的事發生在這世上現實生活中,任何人都會打抱不平,抗議怎可發生這種事,無論你是當雇主或是當雇工的人。畢竟,這世上還是有許多不公平、不合理的事,你想想龜與兔怎可能同時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呢﹖

生活在今日功利主義社會的人,認為一份工作得一份工資,做工得工價是天經地義的事。連小孩子在家裡做點甚麼家事也都認為父母該付他酬報。有時候,為人服務的人,無論是義工或志工,多少希望接受他服務的人給他點甚麼回饋。

這個比喻讓我們知道猶太社會當時的習俗,當一個雇主想要雇工時,可以到市場上去差工,雇主並且與他們達成薪資報酬的協議,而還沒有被雇用的人習慣就在那裏閒逛等待。今日在中國許多地方也是如此,一大早大多是中年人紛紛群聚在類似市場處,等待尋覓當日的一份工作,只要被雇主找到的,就不愁領一日的工資得以飽食。

我們看到一個葡萄園主人因果園果子成熟了,收成需要許多工人採收,一大早就去找一批工人,直到日落,接連找了五、六批工人入園採收。就在發放工資時,一大早進園那批工人所領的工資,竟然發現和日落時進園那批工人相同,就向雇主表示不滿,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一樣。那麼,不一樣在什麼地方呢?

(1)不公平交易(2、12節)﹕雖已講定了工資(公平交易),可是他們畢竟做了10~11個小時的工資,跟做1小時的工資,當然完全不一樣。各位,你能接受嗎﹖
(2)勞苦受熱(12節)﹕收割季節在炎熱的天氣下,雇工整天付出勞動力,的確是一件苦差事。
(3)期待落差(10節)﹕好不容易捱過一天的勞苦就要領薪了,雖然在最後領工資時,指望多得,但領到的錢竟然跟其他人一樣。
(4)抱怨雇主(12節)﹕要是我我也同樣為上述埋怨主人。現在,事實已造成,既無法罷工,更沒有其他任何理由,靠抱怨的目的只不過是凸顯跟人比較而已。

牧者請各位特別注意耶穌講這個《在葡萄園做工的比喻》,是在比喻「天國」(1節,耶穌說「...天國好像...」),祂在講天國的制度,在於上帝完全的主權。倘若是上帝不掌權的,那就不是天國了。在屬世的世界裡,人性的軟弱就是憑自己的能力或實力,愛跟人比較、愛與眾不同、愛出人頭地;偏偏在屬靈的事上,或是在救恩的事上,按著上帝的命定是平等的。我們的主不是看人的工作,而是看做工的人,不是看人的表現如何,而是看人的內心如何。好的,我們先把屬世原則擱在一邊,今日的經文帶給我們什麼樣的信息?

一、「雇主」表明一位公義仁慈的上帝,祂賞賜屬天的福氣─天國:
在世上很難找到一位那麼慷慨的雇主,你只做一個鐘頭的工作,竟然領之整天的工資,然而,我們的上帝就像這位雇主一樣,既公義又仁慈。耶穌教導我們避免用人的尺度去衡量上帝,而要提高人的程度到福音的程度,也就是愛的程度。

「雇主」指上帝。《和合本》的「一錢銀子」,《現修本》的「一塊銀幣」,台漢本的「一錢銀」,現台本的「一個銀」的工資,是指屬天的祝福,因為人人同得一塊銀幣的工資。我們都是上帝的雇工,先來後到,這樣的屬天的祝福人人都滿意,今天,耶穌指出上帝那屬天的福氣好比「天國」,那樣的屬天祝福就更大更寬廣了,我們知道我們工作的時間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是否全心全力。

二、「葡萄園」表明一個人的靈魂,「雇工」表明一個人你我每一個人,應當專注在永生:
「雇主」指上帝,那麼「雇工」就指我們每一個人。「市場」(【台】街市)是指世俗所在,閒立街頭。「葡萄園」是指我們一個人的靈魂。當雇工的我們每一個人,自從我們受洗得救加入主的教會,並且領受了聖靈所賜的恩賜之後,我們是否盡心盡力的工作,還是閒閒站在街頭,荒廢上帝給我們的恩賜,白占地土﹖各位兄姐,為著你的「葡萄園」,你正在為什麼而努力呢﹖

許多時候,世人就像這一位國王,追求名利,而且名利雙收,要什麼有什麼,然而他的內心卻被綑綁而毫無幸福感。所以,這裡表明一個永恆的真理﹕「出獄的俘虜,比囚禁的國王幸福。」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站在高高的城門牆上,看著許多人進進出出,叫好奇地問身邊的老臣紀曉嵐:「那麼多人進進出出,他們在做什麼﹖」紀曉嵐不愧是一代才子,立刻回答皇帝說:「陛下,不要說很多人,其實只有兩種人。」乾隆好奇問:「哪兩種人﹖」紀曉嵐說:「一種人求名,另一種人求利。」
紀曉嵐的這一席話切中人心要害,尤其在今日社會,世人大多早晚忙碌、汲汲營營,目的不外乎追求名利地位錢財。今天有多少人專注永生﹖上週五單獨會主QT哥林多後書四:18說:「我們並不關心看得見的事物,而是關心看不見的事物。看得見的是暫時的;看不見的是永恆的。」

三、「發工資」表明每主日做禮拜的重要,以及終局審判─永生或永死:
「雇主」是上帝,「雇工」是我們每一個人,雇主跟雇工有一個很實際的關係,就是雇主發工資給雇工,而雇工向雇主領工資。耶十:17說:「我-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結果報應他。」羅二:6說:「他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啟廿二:1說:「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

我們的主上帝發工資給我們,最具體的例子,就是每個主日我們得以來到上帝面前領工資,透過我們每個主日來到教會上帝的家做禮拜敬拜祂,服事祂,我們可以領受上帝豐盛的恩典。我們來到教會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單單敬拜上帝,增長我們的敬虔,豐富我們的靈命,專注在永生的事上。想想今天有多少受洗歸主後冷淡的信徒多久沒有來到教會拜敬拜服事上帝,他們往往有滿滿的藉口不來做禮拜。

很久以前,美國聖路易的某間教會的佈告欄上,公佈了既諷刺又幽默的一個公告──為了使每一個人都能夠來教會做禮拜,我們特別提供了幾項便利的措施如下:
1)為那些說禮拜日是休息日的人,我們在禮拜堂內專為他們設置了幾張行軍床,以便他們有地方休息。
2)為那些因禮拜六晚上看太多電視、看太多3C而眼睛疲勞痠痛的人,我們提供眼藥水。
3)為那些認為牧師講道說話聲音太小的人準備了助聽器,為那些認為牧師講道說話聲音太大的人準備了耳塞。
4)為那些要趕回家做飯的人,我們準備了便當可以帶回家。
5)為那些只在聖誕節和復活節進教堂的人,我們準備了聖誕紅與百合花,使他們進到禮拜堂的時候,不至於感到陌生。

    我在想,倘若我們重新教會公佈欄公告任何人只要禮拜日來做禮拜,可得獎金振興券三張,相信我們社區的人必爭先恐後擠進禮拜堂來做禮拜,不是嗎﹖事實上,我們基督徒每個主日來做禮拜敬拜上帝,何止是三張振興券的價值,而是天價或無價的永生價值。

我們的上帝「發工資」還有另一層重要的意義,我們臨終離世時,都必須面對審判,上帝要驗收我們一生在世上工作工程結束的績效-永生或永死。林前三:13-14:「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

《在葡萄園做工的比喻》前後在這兩段經文脈絡之中:「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太十九:30)「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太廿:16)一個人得救恩與否,完全在上帝的主權。

我聽見過有異教徒講過好似嘲諷基督教的言論,人過去無論如何作惡,只要到最後死前受洗就可得救進天堂。但是某些宗教的輪迴觀,作惡死後最後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得超生,甚至來生輪迴轉世會變作甚麼甚麼。所以,可見一般台灣人注重善有善報的善行,所以常綜歸所有的宗教都是勸人行善,行善好有好報。

其實,在世上單憑我們一點點的善行,又如何能賺取天國呢﹖人不過只是滄海一粟,渺小到極點,有什麼能耐去將天國變成自己行為的報酬呢﹖今天耶穌透過這個比喻告訴我們,一切若不是出於天父上帝的恩典及恩待,天國不可能與我們有份。我們當中真正生活在信仰裡的人,很清楚明白我們在世上所追求的絕對不是一件物質(天國不是物質),而是一個靈體(耶穌基督)。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688 |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