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轉化於小組中/林文良牧師

經文:使徒行傳2:42;馬太福音18:20

在恆村的小村莊裡,有一隻蒼蠅改變面貌假裝作蜜蜂,整個夏季都在花叢裡採集花粉。秋收時,蜜蜂開懷地享用香醇花蜜,蒼蠅卻只能看著滿倉庫發霉的花粉,愁容著抱怨說:「沒有功勞,也應該有苦勞啊!」恆村的村長聽到了,就說:「蜜蜂是把材料消化,才能在釀造過程造出蜂蜜,而你只能模仿,缺少真正轉化過程,只有勞苦當然沒有任何幫助!」


本主日總會所訂教會與社會奉獻主日。讓我們一起來關心台灣社會,關心社會議題,包括弱勢族群等的問題,甚至在政治上的關懷,以及關懷當前全球最為迫切的生態環境危機問題。

主後20202~2021年的教會主題:「深耕轉化、贏得產業」。讓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小組、全教會在基督裡接受聖靈的更新轉化,為使主基督的身體教會贏得產業,正如上週三在第二期門徒班第八課所學習的,贏得屬天的產業。

我們教會一直在為轉化成小組教會而努力,雖然效果仍有限,但教會所做的是無法框限聖靈的工作。我們蒙召乃要在教會中為人們創造更新條件,好比施洗約翰為主耶穌預備道路一樣!

使徒行傳的記載令我們印象深刻:「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徒二:41)初代教會真讓現代教會欣羨,引以為傲,門徒在一天裡就增長好幾千人。許多教會不斷從初代教會學習教會增長的奧秘。一間教會若不渴慕增長,實在不是主的意思,虧負主給教會傳福音的恩賜。可是,一間幾十萬人超大型的教會也未必是主的意思,倘若信徒不實行主的旨意。教牧一味誇"大",你知道那些所謂的"大牧師"遇到同樣是牧者同工,最喜歡問:「你們教會有幾個人?」,但要很小心因為他們是在誇耀教牧自己的偉大,而不是誇耀教會之主的偉大。

請各特別注意初代教會復興的原因在於「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42節)接續在這節之後的43~47節說明了細節,也就是團契的生活。今日教會都很會跟流行,只要是最增長教會用那一套東西,不明究理便一窩蜂揣摩使用。事實上,一間教會只要有數百人以上的規模就必須有小組的牧養架構,全體弟兄姊妹只要你疼愛主的教會,都當看重這樣的事工,積極參與其中。

全教會領袖培育系統從2019年植入,透過有系統的栽培轉化信徒生命成為門徒生命,許多人的生命一直停留在洗禮後的狀態,每個主日固定來"坐"禮拜,僅只於此,這是信徒生命。那麼,什麼是門徒生命呢?一個門徒全然被聖靈充滿成為屬靈的人,他願意按著耶穌的心意做耶穌所做的,完成耶穌所託付的使命。

主的教會的價值核心是大誡命與大使命,作門徒的你我每一個人應當藉著實踐大使命去執行小組的目的:佈道與栽培,應當藉著實行大誡命去執行小組的另一個目的:關懷與聯繫。基督的教會是一個生命的群體,有基督的生命在其中。因此,建造主的教會不在於方法或手段,而在於生命,也就是展現教會實際所帶出來的生命。

感謝主,近期第三牧區蒙恩小組不斷帶領新人加入小組,加入教會,使教會充滿濃濃的傳福音氛圍。這樣的傳福音氛圍也會感染其他小組,感染其他牧區,感染全教會信徒兄姊傳福音領人歸主的負擔。
主的教會的價值核心之一馬太福音廿八:18-20的大使命:「......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關鍵在於第16節:「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這個大使命是向已經成為門徒的人吩咐的,即門徒帶領門徒,門徒生命帶領門徒生命,門徒複製門徒,門徒倍加門徒。

請注意,基督教真正大復興的起源,在於主耶穌揀召十二位門徒「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可三:14),不只是相信祂,祂要門徒日夜與祂相處,熟悉祂所教導的教訓,更深切地認識主本身。這是新約聖經有關小組的榜樣與教導的記載。後來,主應許祂的同在更及於肢體間只要奉主名聚集的小團契(小組)裡,「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

我們再來看聖經很簡單地用兩句話描述初代教會時期這樣一個生命的共同體,也就是小組的雛型,更是後代教會復興的起源:「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42節)「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46節)

其實,希臘文聖經原來就是用koinonia這字來講這個基督徒團契,我很喜歡koinonia「團契」(《和修本》已經把語意不明的「彼此交接」翻譯作「彼此的團契」;《台漢本》翻譯作「相及交陪」;《現代台語譯本》翻譯作「參與團契生活」)這個字原本始於小組的精神,不像現代教會已經把「團契」這兩字專有名詞化化了!

我請大家特別注意初代教會時期那些團契的「小」,今天不是因為小組教會的「小組」就保證一定會有神人契合的團契,然而當時那些神人契合的「小團契」是因為在其中的每一位小組員能夠彼此坦誠、彼此分享,這才是真正的重點。我再次強調,初代教會基督徒神人契合那樣的經歷--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團契,擘餅,祈禱--是那麼地真實!

「使徒的教訓」就是那凡認識耶穌直接聽見過祂的教導的人們的見證。「擘餅」就是分享主設立的聖餐,這個特殊的聖禮典延續至今。「祈禱」就是肢體間彼此代禱。那樣注重彼此之間關係的「小團契」就是全部生命的分享了!

關懷小組的四大要素如下--
1.上帝的話語﹕
教會的兩個翅膀,大翅膀的大禮拜,是以上帝的話語為中心。小翅膀的細胞小組,同樣是以上帝的話語為中心。每一位小組員的每一天單獨會主QT的扎實實踐,才能夠在小組議程裡的「成長」(話語)當中分享從上帝所領受的恩典,使自己的靈命成長。

2.生命經歷的分享﹕
這是跟第1點上帝的話語息息相關。細胞小組若離棄上帝的話語與生命經歷的分享這兩者,那就跟世上任何的小群體沒有什麼樣的區別了。

3.敬拜的行為﹕
也就是讚美主,無論是透過敬拜讚美,或透過宣告讚美,在敬拜主當中讓上帝彰顯主權。敬拜詩歌最讓人流淚感動,也因此,同時也是權能事奉最美好的時刻好讓上帝的權能在人身上彰顯。小組長可以帶領小組同工一起為身心靈迫切需要的小組員按手禱告,使他們經歷上帝真實的、大能的作為。

4.祈禱﹕
小組需要更多的禱告事奉。無論是在小組聚會前的會前禱告,或是在小組聚會中的禱告,或是在小組聚會後的禱告,都可以搭配權能事奉作禱告,讓小組成為名符其實的「禱告小組」。

所有小組員一次次地在這種神人契合的環境氛圍當中經歷了上帝,生命得到成長與更新。這是在大多數信徒兄姐聚集在一起的禮拜當中做不到的。當然我們每個主日固定都有舉行主日禮拜,可是只有眾信徒兄姐在平常時在基督裡彼此分享情誼,建立koinonia,主日禮拜才有果效。牧者很感佩小組員在小組聚會中,毫不遮掩地與其他小組員分享他們生命的光景。其實,「關懷小組」就是靈命互助依存的團契。

牧者勉勵每一位兄姐務必要加入在自己所歸屬的關懷小組裡,因為在小組聚會中滿有神人契合的條件。教會永遠是以預備人的心領受主的生命為使命,教會要使信徒兄姐預備好領受聖靈的更新,而不是受洗完了就停留在那裡。教會有責任帶領每一位信徒兄姐參與在關懷小組裡,實現神人契合的條件。我深信聖靈隨時更新那些凡準備好了的人,而聖靈也要使用我們去幫助那些凡他們的心準備好了的人!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734 |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