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怎會嘸聽我的祈禱/徐仁全弟兄

經文:馬太福音26:39、42

引言
禱告,相信大家每天都在做。可能平均一天會做三次禱告,就是吃飯時的禱告。也有人三次以上,早上醒來就禱告,睡覺前也禱告,這樣一天就有五次以上。

這裡有一個禱告的調查,很有趣。它調查全世界主要的84個國家中,有天天禱告的信徒中,女性比男性高的國家有43個。其中包括希臘、智利、阿根廷及多明尼加等國,女性每天禱告的人比男性較多二成以上。當然,這些女性禱告比男性多的國家,也是以基督徒為主,其次的信仰是回教。

另外一項調查是,國民所得愈高的國家,基督徒禱告的比例愈少。以瑞士國民所得六萬美金來說,每天禱告的人不到10%。但非洲的查德、肯亞、塞內加爾等GDP不到5000美元的國家,他們的基督徒每日禱告的比例卻可以達到8、9成之高。

台灣沒有這項的調查,但我現在調查一下,每天都有禱告的舉手?再進一步問每天禱告三次以上的有多少?不錯,我們兄姐都是很標準的基督徒,重新教會的會友真的是愛主的一群人。
只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每天禱告,上帝真有在聽嗎?感覺好像是有時有?有時好像沒有?為什麼上帝沒有聽我們的禱告?你有沒有想過這事?

耶穌面臨受死前也禱告
我們來看今天的經文:馬太福音二十六章這裡的客西馬尼園禱告。這是耶穌在與門徒最後的晚餐之後,祂自知要被出賣了,大祭司及兵丁也將要來捉他。面對即將來的釘十字架受死的刑罰,祂極其痛苦,心裡憂愁到快要死了。耶穌決定帶著彼得雅各及約翰,一起去客西馬尼園禱告。耶穌在這裡跟我們一樣,遇到人生即大的考驗及難關時,祂決定去禱告,向上帝訴苦求解決之法。

祂怎麼禱告呢?39節這裡說到:「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這是耶穌第一回合的禱告。我們來看祂如何禱告:開始用「我父啊」,這是親密的稱呼,代表關係。耶穌其實是上帝的兒子,祂稱上帝為父,表明敬畏,也表示親密。

接下來這句話有意思:「倘若可以」。這裡是一個謙虛的祈求,白話些就是「如果可以」,是多麼地卑微,多麼客氣。想想看一般的兒子對父親的要求,會用「如果可以」這種詞嗎?大多是直接說,「老爸你買這個給我!」,好一些就用「你可以給我零用錢嗎?」。大多不會這麼客氣地說:「老爸,如果可以」
。如果這樣說,那一定是要求很多的情況下,才那麼客氣。耶穌向自己的父親上帝禱告,用「倘若可行」,這有拜託的意思,更大的意義其實是「你做主,我只是建議而已」。他希望上帝「叫這杯離開我」。接下來的話更重要了:「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重點來了,耶穌前面說,倘若可以,求你將這杯離開我。但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這裡要談三個重點:一,耶穌禱告沒有要上帝照他的意思,但祂有說出自己心中的願望。「倘若可以」,求你將這杯離開我。耶穌說出自己痛苦憂愁的原因,他想請上帝解決,將杯移去。二,接下來他馬上說「然而」,這不僅是語氣轉換,也是態度轉變。剛才是希望上帝照耶穌的心意去行,現在轉變希望仍按照上帝的意思。三,尊主為大。上帝才有主權,不要自己當上帝。耶穌是耶穌,上帝是上帝,雖然他們是三位一體的上帝,但耶穌很清楚這時他自己的份際,不敢逾越。

禱告成全的主權是上帝
今年過年,我有一個很特別的經驗,就是小舅子的岳父在九份瑞芳走失了。我們在他失蹤的第一個晚上就衝上九份去找人,因他有些失智,上了一個廁所後就不見。我們趕緊報警,也在九份老街及山路不斷的找。第一天找到晚上十二點,警察請我們先回家休息。第二天,我們再回到九份去找,同時想說他有沒有可能會自己坐計程車回家,或打電話回家。我們抱持蠻大的希望,只是第二天仍沒有找到人。這時我們急了,覺得黃金二十四小時內沒找到,不太妙。但想到:「人的盡頭是上帝的啟頭」,我們禱告交託給神,求上帝幫我們找。

第三天週六,我們仍再去找,同時也發動教會及親友們的代禱,希望上帝能讓我們找到他。同時間的代禱網絡約有二、三百人在線禱告,包括上海及台灣的親友都加入了禱告行列,24小時皆有人在為他禱告,希望他早些回來。

結果,在第七天,我們在一處瑞芳的荒郊野外發現了他,已沒有生命跡象。估計已過世了三天的時間,找到的只是一具冷冰冰的屍體。

當我們找到時,他的十一歲外孫女,問了一句話:「為何這麼多人為阿公禱告,阿公仍是過世了呢?上帝為何沒有聽我們的禱告?」。我聽了忽然答不出話來,老實說我自己也在問上帝,為何上帝沒有讓我們找到活著的人,而是一具屍體。「為什麼上帝沒有聽我們的禱告?」我問上帝。

不是有經文說:「只要你們二、三個人在地上同心的求,我在天上的父必定成全」。這不是耶穌說的嗎?難道耶穌的話是假的嗎?何況我們有二,三百人禱告,是二人的一百多倍也,禱告應該很夠力才對。

不是照我意思乃是照你意思
剛才的例子你們覺得哪裡有問題?我再重覆一遍禱告詞:「主啊!求你讓我們找到他,讓他平安回家。」這是多數人的禱告。但仔細看,與耶穌的禱告明顯不同。第一,「求你讓我們找到他」。這比較像祈使句,更帶有一點命令的口吻。雖然態度OK,用了「求你」,但我們要的答案也說得很清楚:「要找到他」,「要他平安回家」。這兩句話沒有錯,是我們一致的心願。但這已逾越了上帝的主權,也就是沒有給上帝做決定的空間。感覺上是我們只要他平安回來,其他我都不要。就只有這個唯一答案,如果不是這個答案,就不符合我們禱告的預期結果。

這樣有什麼問題?想一想,其實我們比較像是上帝,上帝像我們的小弟。有沒有這種感覺。我們禱告常會犯這樣的錯誤,我們不是讓上帝做主,我們自己先做主了。我們要自己想要的結果,我們自己當起了上帝,不是嗎?這樣是不對的,不是禱告的原則。

耶穌禱告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你的意思」。耶穌的禱告給了我們很好的示範,禱告不是照我們的意思,而是上帝的意思。誰做決定,上帝才是做決定的人,不是我們。如果你沒想清楚,你的祈求就不對。我們可以表達想法心願,但決定權仍在上帝。上帝有主權,我們沒有。

再看耶穌第二次的禱告:在四十二節的地方說:「我父啊,如果這杯不能離開我,一定要我喝下,那就願你的旨意成全!」這裡的模式更進一步,耶穌的心願不見了,這次沒有說出來。耶穌只說,「父啊,如果這杯不能離開我,一定要我喝下,就願你的旨意成全」。哇!耶穌說願你旨意成全,與我們的禱告:「求你讓他平安回來」。這兩者的差異有多大,你們看得出來吧!一個是我的旨意成全,另一個是上帝的旨意成全。

這裡再提一事,耶穌沒有再提他的心願,是因為他了解上帝的心意,他決定順服。我們如果能明白上帝的心意,我們就可以接受上帝的安排。如果沒有如我們的願,我們也能順服在上帝的主權之下。這要學習的就是明白神的心意,這是更深的功課,在這裡先不多說。

願你的旨意成全
回到我們日常的禱告。我們回想一下我們平日如何禱告:「主啊!求你讓我小孩的感冒快好起來,發燒能退」。「主啊!求你讓我找到漂亮的女朋友」,「主啊,求你讓我這次能加薪升官」。「主啊!求你讓我明天考試順利,成績好看一點」。這些禱告都是我們平常的禱告內容,想一想,我們有求過不要照我的意思,而是照上帝的意思嗎?恐怕很少。
當我們禱告神說給我如何如何的時候,一旦沒有符合我們的預期或結果時,我們就會說:「上帝你怎麼沒有聽我的禱告」,讓我沒有找到女朋友。或是「我的成績只有五十分,連及格都沒有」。就開始埋怨起來,甚至可能會不信上帝。

如果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我們學習耶穌的禱告,「照你的旨意,不是照我的旨意」。遇到不符預期的結果時,你就不能說是上帝不靈,而是上帝的答案跟你預期的不一樣。這牽涉到另一個問題:上帝為何給我們不一樣的答案,跟我們求的不一樣呢?這牽涉到上帝的主權及心意,我們以有限的頭腦,常是無法了解無限上帝的想法及作為。

最後,當我們在說「上帝怎麼沒有聽我們的禱告時」,我們要回來想想,我們有沒有尊主為大。讓上帝按照祂的意思,不是按照我們的意思。讓上帝做上帝,我們不要逾越了自己的角色與份際,不要自己去當了上帝。

你可能也會問:不是有信心禱告,上帝都會聽嗎?沒錯,有信心可以讓上帝 看到我們的誠意與決心,但上帝要不要給,決定權仍在祂。舉例來說,你可以很有信心向老闆表達你希望加薪升官,因為你很認真。但最後加不加薪的決定還是在老闆,他才有權力。同樣,給不給是在上帝,我今天重點說的就是主權在上帝,不是在我們,不要搞混了。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127 |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