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世代/林文良牧師

經文:腓立比書3:12-14

「禮拜」的原文是勞苦、服事的意思,在世上我們辛勞工作,但我們也需要卸下世上的勞苦,盡心做禮拜服事上帝,得著主應許真正的安息。我們長老教會主日禮拜的精神源自以賽亞書六:1~8,發展出按四個禮拜的階段,循序漸進:1.靜候上帝的話(臨道);2.恭受上帝的話(聽道);3.應答上帝的話(信道);4.實踐上帝的話(行道)。至於整體禮拜永遠是以聖經上帝的話語為中心。

我們所信仰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偶像崇拜是我們的信仰所不容。所以,有些教會聖壇上只有一張講壇豎立在中央處,講道者在那裏忠實傳講上帝的話語。有些教會聖壇上左右各有一張講壇及司禮台,仍然把祭壇放在聖壇的中心位置,而聖經又擺在祭壇上,表示主的教會以上帝的話語為中心。第二場禮拜雖然比較活潑自由的方式進行,但也不脫離這四階段的禮拜精神。

本主日是棕樹主日,受難週的開始。擺在聖壇前的紫色聖布,提醒我們要心存悔罪的態度,與主同走十字架苦傷道。請各位兄姐配合全教會受難週靈修讀經表靈修讀經,並且參加禮拜五晚上西三區眾教會受難日聯合聖餐禮拜。

當我們讀約翰福音十二章以後,主耶穌知道並宣佈祂的死與得榮耀的時候到了。對主耶穌而言,"死"只不過是得勝惡勢力的開始。受難週最讓我們感動的畫面是,直到禮拜五受難日當天,耶穌在十架上垂死的大"疼"痛中,仍然以"愛"(疼)去接納悔改的強盜。這世上惡人作惡多端,惡有惡報,理所當然。不過,耶穌不是看作理所當然,祂來到世上一直搶救失喪靈魂,直到祂被釘在十字架上,祂仍然努力搶救失喪靈魂。受難週期間,我們要明白耶穌受苦的目的。

有一次,有人問丹麥著名的雕刻家Bertel Thorvaldsen,在他所有的雕刻作品當中,哪一座最偉大?他回答說:「下一座!」從他的言論中明顯看出:他從不滿意過去與現在的成就,他從不滿意只一味追求人們的誇讚。Bertel尋求繼續不斷地改進及創新,他始終不變的盼望與雕刻的慾望,讓他達成頂尖藝術家的最高成就。

這正是我們對事奉主所應該有的態度。儘管我們過去的事奉有什麼樣轟轟烈烈的成就,然而,我們應體認到每一次的事奉都儘可能地做得更好。那樣的體認必然激勵我們進步、向前、提升。我們應當丟棄這樣的假想:「因為這次的事奉做得那麼成功,我已經達到了!」我們反倒應當經常定意使下一次的爲主事奉有更美好的果效。


今年第一個主日誓約就任的各單位機構的領導者眾同工,當你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抱著這樣的態度去服事的時候,將看到你們每次服事的成果是何等的甜美!今年度長執司禮者的事奉,從司禮者訓練開始,一個主日司禮兩堂禮拜,每次事奉都需要事先充分準備。每個主日敬拜詩班與敬拜團隊禮拜事奉前同心為這一主日禮拜的事奉禱告。為什麼禮拜後還要一起禱告,就是要為著下一更美的事奉作準備。

當耶穌幾位核心的門徒在變貌山上與主相處時,他們從耶穌的變貌過程中經驗到了屬靈的榮光,領受到了從主而來豐富靈命多面向的祝福。這是一個超high的屬靈時光啊,他們還真不忍下山去呢!屬靈的事奉最忌諱的就是存著一種「驕傲自高」的靈命態度去服事!其實,對門徒而言,緊接在屬靈祝福之後的真正的挑戰是在他們下山去面對人群當中的下一次服事,那才是考驗的開始!

記得十幾年前還在士東教會牧會時,我有兩年的時間被台灣神學院牧育處主任邀請去帶領神研所二年級的督導小組課程。記得其中一年我帶的那一組,令我印象深刻,因為這一組的五位神學生,共四男一女,除了女同學以外,另四位男同學年紀都蠻大的,他們都有豐富的社會閱歷而獻身的。我告訴他們說:「在傳道師以後,你們若有意異動的話,要好好地選擇下一間牧會的教會!」各位想想看,等到他們神學院畢業出來牧會時,將近半百的年紀了,經過三年牧會去得牧師資格後封牧,年紀都超過五十了。現實的牧會壓力也緊跟著而來,當時跟他們的言談之間也透露著這樣的訊息!感謝主,後來這些同學進到牧會工場裡去服事,都已當了牧師,而且都很穩定且很有成就地在牧會。

事實上,不僅社會大環境現實,連牧會生態也是如此!今日有多少教會界的傳道人,無時無刻無不心存恐懼、戰戰兢兢地面對他們的下一任期或下一間牧會的教會。還記得2005.10.16那個主日下午,我去參加了三光教會趙謀立牧師的就任禮拜(他爸爸是我的表兄),就在當月月底那個主日下午,星中新興教會為我的二叔林正雄牧師舉行他的盡程退休禮拜。在那個時間點,我心裡有一個很深的感受:我的下一代上來了,我的前一代下去了!再過不多久,我們這一代將過去,一代一代接續而來,繼續承接牧會的棒子。我的上一輩牧師:大舅、二舅、四姨丈都已過世,我的父親、二叔都已老邁。我的這一輩牧師:大姨的女婿、大舅的兩個兒子、二舅的大女兒女婿及二女婿,還有我。我的下一輩牧師:我的大姨的後代許多孫子都當牧師。

上個月底,我的大舅的兒子陳士璋囑託傳道上個月底被中會派到澎湖去牧會,在離島的將軍與花宅教會牧會,3/31那個主日開始他的第一次主理禮拜。我想連他自己都沒想到下一個工場是在澎湖離島教會,他順服去服侍主的教會。

James W. Kennedy寫了很出名的一本書《Minister's Shop-Talk》,在本書的最前頁,他對"牧師"一詞下了一個定義:「『牧師』在他的身上有 "上帝在這世上釋放的許多神蹟"。」(The Minister in whom there are"signs God let loose in the world.")"牧師"的職責,一來是要把上帝所託付我們的群羊,不循私地帶領到主面前;二來要依靠主大能進入世界去釋放凡心靈被綑綁者,使他們的靈魂得拯救。

我來到重新教會到六月底一轉眼就滿三年了,時間過得很快,在那之前我也從未想到生涯"下一間"教會竟然是重新教會,上帝託付我在重新教會牧養祂的教會,我就必須時時刻刻謹慎地、謙卑地、信心地且忠心地牧養主的教會。雖然說每一位牧者都有上帝所賦予他特別的恩召及恩賜,我們重新教會更是一間團隊事奉的教會,牧師夫婦、長執、牧區同工、各單位同工,大家聽命於教會的元首耶穌基督,藉著牧師整個小會的帶領往前,彼此搭配同工、相互支援、相互交代來牧養主的教會。

我們教會每一年都有輪休的長執,這一任輪休了,但我們隨時準備好下一任期持續的服事。輪休長執或退任長老雖然退任下來,但也沒有休息仍然繼續服事教會。這一代即將且都會過去,下一代要上來接棒。主的教會是我的教會,服事、牧養及傳承去建造主的教會不是上一代的事情,傳福音不是你們上一代的人去做,傳福音領人歸主建造教會,擴張上帝國度的境界,捨我其誰,我要起來接棒了。我要問那要接續你們這一代繼續去建造教會下一代的人在哪裡呢,你有責任去帶領他們,在你身上你有否看見這樣的責任與託付,這是主給你的大使命。

當牧師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牧會(天主教說「牧靈」,顧名思義牧養靈魂)。我至今無不戰戰兢兢地牧養信徒的靈命,用心在關懷及教導慕道友的身上,為要得著他們的靈魂歸主。每一位基督徒,你就是"小基督",你就是"小牧者",你就是領袖。

今年度教會所建立的領袖培育系統,第一期成長班有21名學員投入,再過五課就要結業了。主正在徵召下一期生命更新營與成長班,以及門徒建造營及門徒班學員投入,時間就落在中秋節連續假期。有沒有哪一位願意回應這樣的呼召及挑戰說:「主啊,就是我,幫助我全然的委身,接受下一期的徵召!」每一個人,只要你有願意被提升的心志,神必定造就你成為一位神國優秀的精兵,為主所用。

最後,我要引用腓三:13-14這段經文,對事奉團隊、對所有信徒兄姐的事奉都是最美好的激勵。我們太常以個人的成就感回顧過去所做的一切,當我們身上存有一絲絲這種心態的時候,就容易被引誘掉入在「自滿」的泥淖中。這就說明我們爲什麼要保持像保羅在腓三:13-14裡面所說的態度是很重要的!我們當定意爲著基督表現出卓越,如此我們必看見擺在眼前的事奉就是最美好的事奉。請各位記住講這段話的使徒保羅,終其一生的事奉只有往前及向上的事奉!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30 |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