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蒙福的人生/林文良牧師

經文:雅各書1:19-27

在上主日講道信息中,週間聖靈提醒我也要提醒眾信徒不要忘記把祝福傳出去給我們的姊妹教會--泰雅爾中會忠治教會與美國好牧者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徒可以透過我們教會網站主頁面最右下角的「網站連結」,點進去這兩間教會的網站或臉書,看他們的視訊禮拜,透過代禱、關心與祝福,維繫彼此間的情誼關係。

本主日是總會所訂文字事工主日,文字傳道事工是總會屬下所有教會的事,但在台南的台灣公報社是總會的執行單位,今年度5,000萬元的事工經費預算,需要眾教會一起關心奉獻支持。今日許多宗教注重影視媒體或網路傳媒事工,但他們也同時注重文字事工。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道"也是文字與話語,道成肉身是文字與話語的傳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也注重文字宣教事工。

基督徒是滿受祝福的人,是因為我們的信仰不光是根據一本只有教義的聖經,其實聖經也充滿生活教訓。在舊約有箴言談到該如何過實際的人生。週間單獨會主我們QT出埃及記,上帝會幕裡沒有窗戶,沒有天然的光透入,必須時時點亮著燈。箴言教導:「誡命是燈,法則是光,訓誨的責備,是"生命的道"。」(六:23)到了新約,主耶穌教導「八福」使我們成為活出滿受祝福的人--

承認自己靈性貧乏的人、為罪惡悲傷的人、謙和的人、渴望實行上帝旨意的人、以仁慈待人的人、 心地純潔的人、促進和平的人為了實行上帝的旨意而受迫害的人、因跟從主被侮辱被迫害被毀謗的人。以最後一福為例,請問有人最近是否因為主、為主名、為主的教會、為主的肢體,被侮辱、被迫害、被毀謗而感到心灰意冷的,若是有的話,那麼你是滿受祝福的人!也因此,世界的真光主耶穌說你們基督徒是世上的光......你們的光也當照在人前。(太五:14-16)

雅各書談實際的人生問題,在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帶出怎樣過蒙福的人生。雖然雅各書是一卷講實際生活的操練,而不是講救恩的書,然而我們對主基督的生命仍是我們的生活的根基。

一、要實踐消氣之"道"(21節)︰
雅各要我們處理情緒用事的問題,事實上,世上有哪一個人沒有脾氣,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話︰「你(妳)不要以為他(她)那麼好性,那是你沒有看過他脾氣爆發起來那一面!」一個有事沒事就亂發脾氣的人,健康遲早出問題,血壓容易飆高,腎上腺分泌增加。情緒亂糟糟不只身體不健康,生命也不會蒙受上帝福氣。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很要命,既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雅各給這樣的人可以做的一個"消消氣的建議" ("一應二不")︰「應該隨時聆聽別人的意見,不要急於發言,更不要輕易動怒。」(19節)《現台本》的譯文蠻有意思的("三急")︰「著急欲聽;呣通急欲講;呣通急欲受氣。」不過,雅各又進一步給我們"消氣之道"︰「你們要掙脫一切不良的習慣和邪惡的行為,用順服的心接受上帝種在你們心裡的道,就是那能夠拯救你們的道。」(21節)

各位有否注意到上述,雅各從"一個以自我中心的人"(弱點)轉移成為"一個以上帝的道為中心的人"(優點)。許多時候,我們跟人溝通的時候,講過多,聽過少,因為我們總認為我們所想的或所講的觀點,比別人所想的或所講的更重要。在這裡,雅各很有智慧地給了我們一個忠告,就是把那樣的順序顛倒過來。在你跟人溝通時,要在你的心裡隨時安裝一個碼表記錄你說了多少,而你又聽了多少,並且發掘在你們的對話中,別人覺得他的觀點是否有價值?

二、聽道=行道;要行道>要聽道(22-26節)︰
雅各在22-26節說了一個圖像,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在基要真理班課程裡,我常發問學員︰「“聽道”比較重要,還是“行道”比較重要?」通常,有的學員直覺說“聽道”,有的學員則說“行道”,但給大家安靜片刻去思想時,最後大家都會說︰一樣重要。

其實,在耶穌與保羅時期,一個人聽了道之後自然會去行道,而一個人會去行道是出於他聽了道之後自然的反應。但是,在當日,經過時間的變遷,經過人心的轉變,到了後來雅各晚年的時期,聽道與行道這樣自然的態度竟轉變了,變質又變樣。

從22-26節這段經文的記載,的確,要知道上帝的話怎樣說很重要,不過,有否去遵行更重要,不是嗎?太多時候,我們參加查經班、參加研經班、參加讀經班、參加主日禮拜聽講道,參加小組聚會談論聖經,都非常好,不過參加過後的效果,就必須經由一道手續檢驗--上帝的話語在我們身上的行為與態度的果效來衡量。

據說以前在德國傳統猶太人當中有一個極有趣卻殘酷的作法。每一個家庭都把所飼養最肥的鵝的一隻腳釘在木板上,讓這隻鵝沒運動的機會,結果造成牠只好不斷地吃飼料來打發時間。這隻鵝不久之後便肥胖得連動都不能動,即使不再把牠的腳釘住也是走不動。於是,主人就把牠宰了,放在鍋爐裡蒸煮把牠的脂油取出來。

試問,我們當中有沒有"過度肥胖"的基督徒﹖總是特別喜歡聽上帝的道,對於行道則不感興趣。他們雖聽了道,卻無意行出道來,不肯花時間去默想及消化所領受的屬靈信息,由於靈命不活動,結果久而久之在靈性上發生消化不良。所以,千萬不要作"過度肥胖"的基督徒!

印度聖雄甘地崇尚基督教與聖經上帝的話語,卻厭惡那種"過度肥胖的基督徒",因為他們聽道與行道的生命不一致。

三、要追求真正的虔誠(27節)︰
雅各講到有關發脾氣的問題、聽道跟行道的問題之後,最後他講到有關虔誠,「在教會裡,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敬虔的人﹖」每個時代都有其脈絡,在雅各晚年時代社會背景的脈絡,27節記載很清楚,雅各並沒有說信徒每一個主日守主日做禮拜敬拜上帝的人是真正虔誠的人,他說︰「在父上帝眼中,那純潔沒有缺點的虔誠便是:照顧苦難中的孤兒寡婦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

雅各終於把聽道與行道的實踐講出來怎樣行,即真正看顧那些貧窮受欺壓的人,並且不再被世俗綑綁。請注意,雅各強調福音要傳給貧窮的人,還有要傳給受壓制的人。在主後第一世紀雅各當代,誰是受壓制的人﹖就是那些孤兒寡婦,而貧窮的人未必是孤兒寡婦,但孤兒寡婦卻是貧窮的人,因為他們受盡壓榨、排斥與欺侮。

孤兒寡婦極度缺乏經濟支援的管道,除非有其他家庭願意照顧他們,才得以減少他們去求乞,或是出賣自己成為奴隸,或是處於挨餓狀態的程度。孤兒寡婦是弱勢的人,教會要把所聽到的道付諸實行,就能夠不求回報地施捨他們,給予他們幫助,信主的人有形無形中就能夠表現出服事人的意義了。這豈不是我們的主基督期待我們所有真正的基督徒去做的事嗎,這樣的人也才是真正敬虔的人!

新北市社會局三重社會福利中心主任張信熙長老,在我們教會去年在菜寮市民活動中心舉辦《分享‧愛‧分享》聖誕園遊會裡,三重社福中心也跟我們教會有很好的連結,他們擺設攤位提供社福諮詢。張信熙主任之前跟我聯絡時,他Line我說︰「我想要問問教會這邊目前有什麼社區工作的想法,如果有機會,或許可以合作,請你們的會友或志工幫忙定期關懷探視弱勢家庭。」我Line他說︰「是啊,很不錯,盼望我們教會也可以搭配社福中心,一起成為社區的祝福。」最後張信熙主任給我按一個"讚"的符號。盼望我們教會眾肢體也能夠參與在關懷社區弱勢家庭的需要裡。當我們實際進到社區弱勢者當中,與他們處在一起幫助他們及分享主愛的時候,才能夠活出我們是真正敬虔的人。
 
雅各再次提醒我們基督徒在所處的這世代中,知道怎樣在日常生活中處理情緒用事的問題,知道怎樣處理聽道與行道的問題,知道怎樣追求真正的虔誠,因而必須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去過蒙福的人生。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94 | 列印